林意凡觀點:杜象與政治不正確的創新

2018-09-07 05:50

? 人氣

可以想像,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的科技急速發展,使得當時每一代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著與稍早世代截然不同的生活經驗。雖然馬蒂斯等人的野獸主義(Fauvism),或者畢卡索與布拉克宣揚的立體派(Cubism),還屬於當時很年輕的藝術運動,但對於一個生來心靈便自由,卻還沒找到自我的更年輕的藝術家來說,他感受到的世界還沒被表達出來。一味模仿前人的風格,等於是扼殺成形中的自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此特別的時空背景,使杜象相較於同期的藝術家更不能忍受任何心靈束縛。1912年,青年杜象畫出自認是立體派風格的畫作,並拿到巴黎的獨立藝術家協會(Société des Artistes Indépendants)立體派區域參展。協會雖標榜不設入選資格審查,但立體派的某些人剛出書發表他們的理論,卻認為杜象的畫不符合「正確的立體派概念」,要杜象同樣也是畫家的哥哥轉告,把畫撤掉,或至少改掉畫作名稱《走下階梯的裸體女人(Nude Descending a Staircase)》。杜象當時什麼話也沒說,但立即拿回畫作、取消參展,以畫作原名改寄到紐約的軍械庫展覽會(Armory Show)。

杜象的《走下階梯的裸體女人》,1912年。
杜象的《走下階梯的裸體女人》,1912年。

《走下階梯的裸體女人》在美國造成轟動,開啟杜象與重要藏家Arensberg夫婦的友誼。後者替杜象解決居住問題,以交換並收藏其許多作品,杜象也因此在美國藝術界結交了許多重要人士。杜象日後回憶,這事件解放了他。那些他原本以為心靈最自由的前衛藝術家,自以為是同時又畏懼不同。他從此不再對藝術家抱著幻想,並決定今後不參加團體,只靠自己。因此,雖然達達(Dada)運動中的領導者多是他的朋友,而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的人稱杜象為他們的起源,杜象仍與團體運動保持距離。

這幅青年時期的畫,也已展現杜象與前一個世代對世界不同的感知。「運動」是這幅畫裡最明顯的元素,而同時期立體派卻是靜止的。完成畫作時,杜象還不知悉在義大利剛剛發生了「未來主義(Futurism)」運動,其目標就是讚頌速度之美。他只是與同時代的年輕人一樣,感到周遭各種各樣「運動」的存在,屬於新世代的新生活經驗。

早他六年出生的畢卡索等立體派人士,為什麼沒有感到時代的脈動?杜象認為:「他們屬於那種只畫畫,從早到晚不停的畫,而不知道外面發生什麼事的一代藝術家。」(當然,畢卡索在立體主義玩不出新意後,畫風丕變。對時代脈動欠缺敏感,並不影響畢卡索以充沛的表現力,繼續創作出動人的畫。這是後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意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