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遷專文:天安門─墨寫的謊說,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2023-09-24 07:10

? 人氣

天安門建於一四二〇年,之後毛澤東和共產黨把天安門廣場重新打造為既是公共空間,也是官方空間。(資料照,美聯社)

天安門建於一四二〇年,之後毛澤東和共產黨把天安門廣場重新打造為既是公共空間,也是官方空間。(資料照,美聯社)

天安門廣場,一九八九年春許多撼動人心之事的發生地,係中國境內最讓人情感澎湃且發思古幽情的地方。天安門本身甚為古老且美麗。它既是外人進入紫禁城遼闊內部空間所要經過的大門,也是皇朝內外廷人員出皇城,進入公共空間領域和革命記憶領域,所要行經的大門。天安門前廣達九十英畝的廣場上,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擺放著毛澤東之不腐遺體的毛澤東紀念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廣場兩側座落著身形龐然的人民大會堂和呈現中國革命史的博物館。從天安門往東往西,延伸出北京一部分最繁忙的大街,大街旁座落著政府機關和大飯店,岔離這些大街,即進入迷宮般的小街巷,迎來喧鬧的店鋪和小餐館。若拿今日美國來做個粗略的類比,不妨在腦海裡把紐約時代廣場擴大為十個街區長、四個街區寬,白宮位在該廣場北端,林肯紀念堂位在南端。

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天安門,始建於一四二〇年代,當時的明朝皇帝(明朝國祚一三六八至一六四四年),把都城從長江邊的南京遷到北京。明朝皇帝所下令建造的北京城,由兩個部分組成。在內的部分,由皇帝和其諸多后妃、小孩的寢宮和接見大殿構成——即今日所謂的紫禁城——位於一圈高約六.六公尺、厚約九公尺、長約八百公尺的城牆裡。這個位在內部的宮殿建築群又被另一個宮殿、廟宇建築群——「皇城」——完全圍住,與皇帝親緣關係較遠的皇親住在這裡,許多政府衙門也設在這裡。「皇城」占地將近五平方公里,被一道高約五.四公尺、長約十公里的城牆圍住。「皇城」外是官員和其家眷、北京店鋪老闆和城民的居住所在。這整個區域,占地將近三十一平方公里,又受一組城牆保護,牆的基部厚約十八.六公尺,高約十二.三公尺,周長約十八公里,體量巨大,而且建造精美。

天安門是進入「皇城」的主要入口,位在南北中軸線上,此中軸線往北穿過太廟和社稷壇之間的空間,抵達守衛紫禁城的午門,往南延伸到外圍的防禦線。根據參與北京城規劃的一名學者,從宇宙論和風水學角度向明朝皇帝提出的說明,皇城和紫禁城結構是人體的小宇宙。紫禁城代表臟腑,外圍防禦牆上的點代表頭、肩、手、腳。在這個布局裡,天安門代表包住心臟的保護性組織,通往該門的大街則構成肺。

明清皇帝——既受這個象徵性構想指導,也受實際治理準則影響,讓天安門在皇朝儀式中扮演重要角色。皇帝在其紫禁城接見廳發布的諭旨,擺在精緻的雲盤上,在黃傘蓋保護下,由官員捧著出午門,經位於廟、壇之間的長長大道,送到天安門城樓上的宣詔台。在那裡,相關的朝臣跪在流過天安門南側五道漢白玉橋的小溪邊,聽宣詔官宣讀諭旨。然後,諭旨吊在彩繩上,往下放到接旨官員手裡,供他們拿去謄錄多份,分送全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