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華裔公民佔人口比例5.5%,約140萬人。近年受中澳外交關係緊張和敵對言論的影響,許多華裔澳州人感到自己僅因為血統身分而遭受審視和懷疑。《衛報》1日報導,曾擔任澳洲政府政策顧問的華裔公民姜雲坦言:「這幾乎就像我們已經處於戰爭狀態下一樣。在戰爭時期,我們被迫做出選擇。」
雖然自工黨去年上台以來,澳洲當局對中國的外交言辭有所和緩,但華裔澳洲人仍受到過去幾年兩國關係惡化的影響。一些澳洲華裔公民表示,新聞媒體對中國的負面描繪,以及將兩國關係描述為零和博弈,使華人感到被迫在中澳身份之間做出選擇,並加劇了澳洲社會對華人的猜疑態度。
Government rhetoric on China may have cooled since Labor came to office, but Chinese Australian communities are still dealing with the consequences of “drums of war” fears stoked over the past few years.#auspol https://t.co/2J9mZXLW6u
— AWPR (@WarPowersReform) October 2, 2023
被質疑的華裔澳洲人
姜雲(Yun Jiang)目前是澳洲國際事務協會(Austral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中國研究員。她指出,一些國家安全專家忽略了對中國政策的強硬立場對澳洲華人社區可能產生的潛在風險,將華人所面臨的困境視為政策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姜雲解釋,對華人敵意升溫的現象可以追溯到2018年。當時,澳洲聯邦政府通過「間諜與外國干預法」和「外國影響力透明法」。
時任總理騰博(Malcolm Turnbull)表示,推動一系列針對外國干預的立法,部分原因是媒體報導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直在秘密干預我們的媒體、大學,甚至是這個建築物內當選代表的決策。」姜雲當時是一名公務員,她表示之後對於當地華人來說,獲得敏感職位的安全許可變得更加困難。
隨後,澳洲和中國政府之間的分歧逐漸擴大,涉及爭議性的南海軍事擴張、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問題以及香港的鎮壓等議題。澳洲的一些國家安全決策也針對中國做出反制,例如在2018年禁止中國企業華為和中興參與5G網絡建設,這也引發了雙方關係的緊張。
情勢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變得更加惡化,特別是在莫里森(Scott Morrison)政府呼籲對Covid-19的起源進行獨立國際調查之後。中國《環球時報》的社論指出,這可能會對兩國關係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媒體傳播教授于海清(Haiqing Yu)表示,澳洲媒體和其他西方媒體不再將中國描繪成戰略競爭夥伴,轉而專注於這些議題,「一旦你不公然反中,你就會被說成親中。」華裔澳洲人在疫情期間特別感受到了這種影響,「在防疫期間戴口罩時,有人告訴我『把你的中國病毒留在家裡』。」
于海清認為:「這種種族主義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澳洲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種族主義問題,但在中國、美國領導的西方之間充滿敵意的有毒環境中,種族主義又死灰復燃。」
Do Senators have the right to ask Chinese Australians to condem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QandA pic.twitter.com/pPO0gi0xiG
— QandA (@QandA) November 9, 2020
2020年10月,姜雲作為受邀參加參議院調查的三名華裔證人之一,討論「華人移民面臨的問題」,她以澳洲國立大學中國政策中心主任的身份出席。在她發表開場發言後,當時的自由黨參議員阿貝茨(Eric Abetz)要求證人「無條件譴責中國共產黨的獨裁統治」。對此,姜雲表示:「當時我感到非常震驚,後來我只是想,你知道,我究竟需要在這個國家待多久,需要做什麼才能證明我是澳洲人?」
同參加那場聽證會的澳洲智庫Per Capita政治研究員趙明佑(Osmond Chiu)表示,有證據表明,近年來澳洲人對中國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也影響了他們對華裔移民的整體看法。
2018年,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調查發現,只有12%的澳洲人認為中國更像是一個安全威脅,而不是經濟夥伴。然而,到了2020年,這一數字急劇上升至41%,一年後達到64%。而在2022年,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所的調查則顯示,有42%的澳洲人認為華裔澳洲人可能被中國政府動員,以損害澳洲的利益。
趙明佑對於有些人將華裔澳洲人視為潛在內部威脅感到擔憂,他認為這種將他們視為境內敵對勢力代理人的觀點幾乎達到了疑似妄想的程度。姜雲也指出,許多華裔澳洲人害怕在公開場合討論中國和澳洲的關係,因此他們的聲音在公共辯論中被忽略了。
擔憂中澳因台灣陷入戰爭
在外交緊張局勢的最低谷,中國對一系列澳洲出口實施了限制措施,包括對葡萄酒和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中國官員拒絕與澳方對話超過兩年,這被指責為「經濟脅迫」。當時的國防部長杜登(Peter Dutton)提高了對台海潛在衝突的關注,表示澳洲需要「為戰爭做準備」,並且他認為澳洲支援台灣的防衛是毋庸置疑的。
自2019年以來,于海清一直觀察著在微信(WeChat)上的老一輩華裔澳洲人之間的對話。她說,2022年澳洲選舉前討論最多的話題是中澳關係。中文使用者,尤其是那些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人,經常討論中國和澳洲可能發生戰爭,並擔憂這將對他們的人身安全和生計產生哪些影響。
于海清表示,一些人擔心華裔澳洲人會被拘留,就像二戰期間對待日裔澳洲人一樣,他們心裡害怕「如果中澳發生戰爭怎麼辦?華裔澳洲人都會被關在拘留營裡」。
華人社區的政治傾向非常多元,人們對中國政府的看法各不相同,一些人強烈支持中國,而另一些人則反對中共政權。于海清表示:「我們有些人在澳洲生活了幾十年,仍然強烈支持中國,也有些人強烈反對中共,尤其是1989年來澳洲的那一代人。」
影響華人2022大選投票傾向
于海清表示,2022年澳洲選舉期間中,遭迫害的恐懼影響了部分華裔選民的投票傾向。在具有最多華裔選民的選區中,自由黨的支持率下降了6.6%,下滑幅度比其他選區還多。她解釋,華裔選民並不是為了「懲罰」自由黨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而是希望將他們的不滿傳達給該黨,「我認為這是在告訴自由黨『你最好聽聽我們的聲音』。」
趙明佑同時是澳洲工黨黨員,他指出「洛伊研究所」調查發現,2020年至2021年間,華裔澳洲人對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的認同度從42%下降到28%。他說,自由黨試圖在中國問題上譴責工黨,以凸顯該黨重視國家安全,卻忘記唯一關心中澳關係的選民群體正是華裔澳洲人,特別是那些與中國有家族或經濟聯繫的人。
2022年澳洲選舉結果由反對黨工黨勝選,領導人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接任總理,莫里森率領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落敗。自由黨對該場選舉的檢討提到,中國選民誤將莫里森政府對中國政府的批評視為對整個中國社區的譴責。
該檢討報告建議,「這顯然是不正確的,但政治對手在2022年關鍵選區的華人選民中宣傳了這種看法」,自由黨需要更加敏感地對待中國社區的真正關切,並確保使用的語言不會被誤解為不敏感,「因此在這屆國會期間,重建政黨與中國社區的關係必須成為首要任務。」
籲別混淆China和Chinese
于海清表示,暗示華裔澳洲人是鐵杆自由黨或工黨支持者、低估他們的主動性,以及暗示他們對自由黨國家黨聯盟的反中立場有誤解,或誤導而這麼認為,都是「非常危險的」,僅因為一些人去年選擇不投自由黨的票,不代表華裔澳洲人不能進行批判性思考。
「很多人說『我們使用微信,都被洗腦了,我們受到中共宣傳影響』,」她解釋,「我們知道微信上有政治宣傳,主流媒體上也有宣傳,因為我們具備思維能力,我們懂得閱讀。我們到處尋找新聞來看,因為我們一直被告知中文媒體受到控制與審查,因此我們積極尋求替代的新聞來源,以便獲得更加平衡的新聞報導。」
針對華裔澳洲人的困境,趙明佑表示,澳洲確實不應該否認或淡化外國干預和中共行徑等現實,但不應該過度延伸,將一切與中國相關的事物,包括有中國血統的人都視為潛在威脅,這樣的觀點可能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于海清表示,記者、政治人物和其他公眾人物在討論中國時,應該對自己所使用的言詞負責任。她強調用詞精準非常重要,並呼籲每個人在使用詞語時應謹慎,不要混淆China和Chinese的使用,例如「影響力」(Chinese influence)應該更準確地說是「中國的影響力」(China’s influence),避免將中國政府的行為與華人群體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