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宮熊觀點:以巴戰火再起─逢七必變與政治經濟循環

2023-10-22 06:50

? 人氣

贖罪日戰爭50週年的第二天,以色列無預警遭遇大規模的滲透突襲。(資料照,美聯社)

贖罪日戰爭50週年的第二天,以色列無預警遭遇大規模的滲透突襲。(資料照,美聯社)

近日國際間最火熱的新聞便是:在「贖罪日戰爭」50週年的第二天(10月7日),以色列無預警遭遇大規模的滲透突襲。巴勒斯坦在加薩走廊的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發射數千枚火箭彈空襲以色列南部,屠殺與綁架軍民為人質,加薩走廊百年來的煙硝再度點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為什麼是50年?與7是否有關?古今中外是否有相關說法?

據聖經第一章創世紀記載,上帝使用六天創造天地萬物、創造人類後,在第七天休息,是為安息日。這便是一個禮拜為什麼是七天?第七天是安息日的由來。同樣的,依照猶太人的傳統,第七年為安息年,七七四十九年多休息一年,是為禧年;而雙禧年便是百年。在西方教義中,50年、70年、100年,甚至於700年都可能是重大事件的轉折年。

在中國「逢七必變」的說法源自《周易》。在易經當中每一個卦都是六爻,古人認為,事物由始至終的發展只要經歷六步就算圓滿,所以說「六六大順」。一旦超過六,到了七爻,卦象就會發生改變,事情就會發生變故。

在佛家,2600年前釋迦摩尼出世,天現吉祥之象,據傳釋迦摩尼一出生就向四方各行走七步,踩過的地方都冒出蓮花來。當他停下腳步後,便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出家苦行後的第七年,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立誓不悟正覺不起身,經打坐四十九日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而成佛,是為佛陀。

贖罪日戰爭發生於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於埃及與敘利亞分別攻擊六年前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戰爭的頭二日埃敘聯軍佔上風,但此後戰況逆轉最後由以色列獲得勝利。贖罪日戰爭引發了全球性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宣布,對贖罪日戰爭期間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石油禁運。最初的目標國家是美、英、加、荷、日,隨後禁運也擴大到全球。禁運持續了將近一年,對當時的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打擊。事隔七年的1979年,伊朗宗教革命,導致後來的兩伊戰爭,造成第二次石油危機。可見國際事務中政治與經濟發展無法分割。

2023年10月8日,以色列空襲加薩走廊的城鎮後冒出濃煙。(美聯社)
筆者認為,國際事務與政治、經濟密不可分。(資料照,美聯社)

如同一個星期有七天般,「逢七必變」並非迷信而是一歷史的規律與循環,展望未來數年值得我們省思觀察與防範於未然。例如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意味著2026年也有爆發國內外政治與國際外交衝突的可能。1759年的古巴革命、西藏達賴喇嘛逃亡印度;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選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深遠影響著海峽二岸的國運發展;年末台灣發生美麗島事件,民主運動邁向新的紀元;同一年度兩伊戰爭爆發、引發第二次石油危機;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三哩島核能電廠事故,意味著2029年可能有爆發國際衝突的可能。

《舊唐書·魏徵傳》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人類文明發展有其規律可以參酌,如果我們看得夠遠、思慮更深,或許可以減少許多的憾事發生。

*作者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財經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