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仍在持續中,接著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突襲以色列,加上美國和台灣都將於2024年舉行總統、國會大選。對於台海局勢可能受到的影響,東海大學教授邱師儀與中央研究院助研究員傅澤民14日直言,中國無意挑起戰火,整體上烏克蘭會最感焦慮。
台灣勵志協會(TIA)和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主辦座談,邀請邱師儀和傅澤民談論台美大選下的台美關係。邱師儀提到,我國2024年1月13日舉行總統、國會大選後,美國總統初選將於2024年1月15日在愛荷華州開跑,而他認為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獲得共和黨提名機率高達9成。
邱師儀指出,美國民主黨的極左派高舉不干涉主義,同情台灣但不是對抗中國的立場;共和黨極右派主張「美國優先」,採取孤立主義,不過對台灣態度則是搖擺狀態,反觀民主黨建制派和傳統共和黨人,都支持協助台灣、增進交流,「所以說挺台是美國跨黨派共識」。
美國極右派對台態度搖擺
邱師儀坦言,烏俄戰爭、以色列和哈瑪斯(Hamas)交戰多少會影響美國對烏克蘭、台灣的支援,但情況並不悲觀,因為軍事採購、武器製造都在進行中,「台海問題過熱也不是好事」,相較之下,烏克蘭可能受到影響較大。傅澤民提到,美國政壇對支援烏克蘭的看法分歧,且烏克蘭要求也不像台灣目標單純。
傅澤民依據近期的調查結果稱,比起烏克蘭,美國軍事馳援台灣的機率超過7成。他表示,該調查由電腦根據輸入條件擬定局勢,要求受試者二選一,並重複數次,且每次給出的擬定局勢均不同,而受試者為數千名美國成年人,得出美國大眾對於支援台灣的考量因素。
「是否要軍事馳援是多面向決策」,傅澤民說,美國內部會有政治菁英態度、軍事傷亡、經濟成本、成功可能性等因素,其中傷亡人數和成功機率是主要考量,並提到曾有調查發現,美國大眾覺得馳援造成的傷亡達75人已太多,但為了國家利益而展開軍事馳援,可接受的死傷人數約500人。
是否軍事馳援有多層考量
傅澤民還透露,曾和現為美國拜登政府團隊成員的學者會談,對方說台灣若有突發事件,美國會願意援助,前提是台灣本身能自行抵禦4至6周以上,因為美國政府出兵要得到國會批准,還有其他考量因素。他亦稱,台積電到美國設廠,反而會讓美國認為自身是半導體生產鏈一部分,並不會降低馳援意願。
針對台海局勢,邱師儀和傅澤民均認為,中國無意開啟戰爭。邱師儀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BRICS)峰會,之後缺席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可見中國出現疲憊,加上日前才在杭州辦完亞洲運動會,這些都顯示其不想捲入戰火。
傅澤民直言,中國解放軍當前在能力、經驗都不如美國,若說美軍現今的實戰經驗算少,解放軍則是毫無經驗。他認為,現在是台灣的黃金時期,即要把握時間做好準備,且認同國防預算在國內生產總額(GDP)占比達2.5至3%是合理範圍。
邱師儀亦稱,幫忙成本愈低,美國自然愈願意出手協助,而現在全民國防概念提升是好現象。傅澤民強調,美國態度是不想看到片面改變現狀,我國未來總統能做好台美連結、加強國防,美國並不在意黨派。不過他也提醒,由於現實條件會一直變動,美國大眾對馳援的支持態度也會有所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