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選戰進入最後的倒數階段,國民黨卻還在期待藍白合,背後的政治思維當然很簡單,因為侯友宜的個人魅力是不足以對抗柯文哲,所以只能靠地方組織所產生的力道來勉強抗衡,於是柯文哲就能在民調難分軒輊的時候予取予求,在這個時候大家都知道要拉抬侯友宜的民調才能在藍白合的議題上具有主導權,無奈時間一天天過去,問題還是在原點打轉。
其實從這場選戰的一開始,國民黨就犯了人選上的錯誤,因為侯友宜是個很好的執行者,也有很好的執行能力,但是這些時日以來,侯友宜的人設還是停留在這樣的印象,而這跟一個國家領導人所需要的是相距甚遠的,於是柯文哲才會不斷地提出各種議題,明顯就是要凸顯侯友宜在這個部分的不足,以增強自己在藍白合上面的優勢,所以原本的民調之後才會再加上辯論這一個選項,目的性已經再明顯不過了。
現在的侯友宜已經無路可退,如果不接受辯論就是畏戰,一旦接戰結果應該大家都心知肚明,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沒有民調應該已經不是問題了,畢竟要侯友宜在短時間改變人設恐怕是有難度的。
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侯友宜應該接受辯論的挑戰,並且在過程中主動提出要成立國政顧問團,並且表示這些人是往後執政的主軸,自己的角色將會被淡化,就是從一個執行者退居協調者的作法,往後的90幾天如果有重大的議題或政見,這些人更可以冠冕堂皇的陪同侯友宜召開記者會,一來可以避免侯友宜繼續扣分,再則可以強化侯友宜可能是未來仁君的形象。
或許選戰不到最後不見結果,現在國民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候選人的人設,如果可以在最後關頭有轉變,這場仗還有得打,否則光是要抵擋柯文哲的攻勢就精疲力竭了,怎麼可能還有力氣跟民進黨一決生死呢?
*作者為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