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仁澤地熱發電今(24)日啟用,年發電量470萬度的綠電,代表台灣地熱發電國家隊交出首張成績單,經濟部表示,在2025年地熱發電20MW的目標,應該可以如期達標,未來會持續引進國際的鑽探技術,並結合在地民間投資,提升地熱發展。
宜蘭仁澤地熱由台電結合中油、工研院、經濟部地礦中心(前地調所)組成的地熱國家隊共同開發,由中油進行鑽孔探勘,工研院及地礦中心給予技術及相關調查協助,2018年起開始投入仁澤地熱探勘,去年7月動工後,不到1年發電機組就完工並且開始供電。。
台電說明,仁澤地熱採淺層開發,深度約1500公尺,井底溫度可達180至200度,發電機組裝置容量840瓩(0.84MW),透過中油鑽鑿新井導出地熱水,利用熱交換推動渦輪機發電。因地熱水全程不直接通過發電設備,可避免過去地熱發電設備及管線結垢問題,現在透過技術改良來降低停機清修時程,提高設備可用率。發電尾水95%以上會回注地層,可有效維持地熱儲集層壓力,以「取熱不取水」的概念方式有助提高電廠使用年限,且可循環發電利用。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致詞表示,仁澤地熱啟用,象徵國內地熱發電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地熱發電跟其他再生能源相比,具有穩定的特性,比起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的容量因素都要高出許多,地熱發電有70%(相當於全年有7成時間可以發電),是最有效率的再生能源。
曾文生指出,仁澤地熱只使用0.2公頃土地,卻可以擺放0.84MW裝置容量的發電機,同樣面積的發電量相當高,發出來的電可滿足在地大同鄉三分之二的用電量。當地熱技術逐漸成熟下,未來經濟部會大力推動地熱發電。
曾文生說,後續要推動地熱發電,除了要引進好的技術及廠商之外,更重要是簡化行程程序、注重地方溝通。當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通過後,現在正在制定相關子法,其中地熱會有專章來審查執行,希望簡化程序,加速地熱發展,替未來淨零碳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台電指出,因應國際能源轉型趨勢及全球產業供應鏈碳中和需求,持續發展綠能邁向電力淨零,地熱發電即為關鍵戰略之一。台灣位處環太 平洋火山帶,全國北中南東地區皆具地熱潛能,其中宜蘭仁澤(鳩之澤)以溫泉馳名,即因於70年代曾進行地熱探勘並開採兩口地熱井(仁澤1、2號),確認當地地熱及溫泉資源,當時因技術發展與需求限制,未進一步設置電廠。2018年地熱發電國家隊誕生,再度鑽鑿3、 4號新井,重啟地熱發電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