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同志大遊行」向來是氣氛熱鬧,而今年不只是同性婚姻通過4年,政府在跨國同婚方面也大幅開放,但是實際生活中,台灣 LGBTQ+社群還是不見得能夠「驕傲地做自己」。
每年10月最後一個週末在台北舉行的「同志大遊行」,號稱是東亞規模最大,每年還吸引了鄰近國家的 LGBTQ+社群(包含男女同志、雙性戀、跨性別等不同性傾向在內的性多樣社群)到台灣,參與這個猶如嘉年華會的大遊行。
自從台灣在2019年以專法形式通過同婚入法之後,不少台灣人會因為這個「亞洲第一」引以為傲,今年又取消了跨國同婚中外籍一方母國必須也承認同婚的限制,看起來似乎台灣保障 LGBTQ+社群權利,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可是也是在今年發生的一些事件,卻也令人覺得台灣在真正做到 LGBTQ+社群平權,大概還是會有一段艱辛的的道路要走。
今年年初,台灣桃園的中壢發生了一件針對男同志的攻擊事件,一對男同志因為親吻而遭持刀攻擊,對方咒駡這對男同志是「死同性戀」,這是台灣通過同婚之後第一起針對同志性傾向的攻擊事件。
4月的時候,有地方議員質詢時,指責市政府民政部門「把錢都花在同志遊行上」,並且說當地的「少子化」與同婚有關、稱同婚「一年幾百對多恐怖」等等。
今年的7、8月間,一則明顯反同婚的貼文在特定的群組中流傳,貼文寫著「哥哥娶的是男人,『嫂子』你叫得出來嗎?」之類、用姻親稱謂質疑同婚的內容,文中還點名54位立委是「變態立委」、呼籲「用選票刪除他們」、同時也鼓勵廣為流傳這篇貼文。
或許有些人會將上述事件解釋為「個別行為」,但是台灣 LGBTQ+社群倡議組織「彩虹平權大平台」今年公佈的民調結果顯示,「如果沒有穩定的倡議和政策配套」,民眾友善程度「倒退可能比想像快」。這項民調是該組織針對同婚等議題所作的民意調查,照該組織的說法,雖然基本「輪廓」和以往類似,但是「整體結果往不友善的區間移動」。其中,父母對子女是同志的接納度「微幅下降」,正面成長的議題則是對跨國同婚的態度。
彩虹平權大平台指出,民調顯示不友善程度有所提高,例如異性戀公開接吻的接受度是將近八成、女女接吻的接受度雖然將近六成,但是比去年下降了1.3%、不接受度增加2.5%;男男接吻的接受度跌破五成,接受度下降0.7%、不接受度增加了1.7%。認識親友是同志的受訪者比例雖然仍是接近四成,但是比去年下降2.4%,該組織的解讀是「不友善程度提高,可能讓同志的出櫃意願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