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位領導人的去世可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毛澤東的去世引發了政局突變,而1989年對胡耀邦的哀悼演化成了天安門廣場的抗議。
因此,在前總理李克強逝世後,中國當局已採取各種措施來維持穩定。
當局對用於「翻牆」的VPN加強了打擊,以減少中國公民訪問不受共產黨控制的網絡。
中共不希望對一位受到歡迎的自由派前二號人物的悼念活動,發酵成為對習近平領導的現任政府更廣泛的批評。
這不僅是因為李克強在卸任後僅幾個月就突發心臟病猝逝,還因為他所代表的東西:一種可能與總書記習近平並不契合的治國理政方式。
李克強是一位聰明的實用主義者,似乎並不那麼關注意識形態。這也是他在上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國最有權力的決策機構)的七人之中,顯得形單影隻的原因之一。
被稱為「李克強指數」的概念廣為流傳,它源自一份知名的美國國務院備忘錄,並在維基解密中獲得曝光。據說,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在2007年曾對美國大使說,以當地GDP數字作為判斷經濟健康狀況的方法並不可靠。
據報導,李克強稱自己用另外三個指標來衡量經濟增長:鐵路貨運量、用電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
即使是在閉門的情況下,向美國人批評中國官方統計數據的可靠性也勢必會讓他的政治對手們感到不悅。
這位前總理被認為是他那一代人中最聰明的政治人物之一。毛澤東發動的災難性的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中國重啟高考,李克強很快就被菁英學府北京大學法學院錄取。
在一個工程師主導的政黨中,作為經濟學者的李克強以「實話實說」而聞名。他坦誠地公開承認中國的經濟問題,以此作為尋找解決方案的手段。
在最近的新冠大流行疫症期間,他談到了習近平標誌性的「清零」政策對經濟和一般中國人造成的傷害。
當然,他沒有直接質疑國家最高領導人或政策本身,但他也沒有對實際影響進行粉飾。
2022年5月,在一次據稱有十多萬名政府和企業代表參加的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首先高度評價了官員們在應對「超預期」的挑戰時,做了「大量有成效工作」。但他接著說:「困難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嚴重衝擊時還大。」
他還說,前進的道路是明確的,「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值得注意的是,他說的是發展,而不是意識形態。
「做好疫情防控需要財力、物力保障,保就業、保民生、防風險都需要發展作支撐。」他說。
去年5月,在當局仍在實施「清零」政策的情況下,他沒有戴口罩就出現在雲南省的一所大學。聚集在他身邊的學生和官員都沒有戴口罩。這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大量討論,很多人髮帖稱讚總理。但很快,#總理在雲大# 的主題標籤就被審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