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那些虛構的故事:《香港不屈》選摘(3)

2023-11-14 05:10

? 人氣

在這本地圖書中,香港就像一隻難以掌握的奇妙生物,隨著製圖師的興致,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以不同的名字,宛如海怪般從波濤洶湧的浪尖中浮出水面。英國統治之後,「香港」這個概念改變了。一八四二年的香港指的是一座島嶼,但到了一八九八年,擴展到包含了香港島本身、九龍、新界以及其他二百六十三個離島。這個地圖冊後來啟發了董啟章,他寫了一本不同凡響的書,名叫《地圖集》(Atlas: The Archaeology of an Imaginary City)。這本書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夕以中文出版,他在書中以文字描繪出一張張香港地圖,有一些是真實的,有一些是想像的,令人不禁想起海特船長繪製的那張奇幻精采的地圖。董啟章在書中寫道:「世界上流傳著許許多多虛構的香港,這些虛構的故事是真是假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它們如何被編造出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西方世界最常虛構的香港,也是我小時候烙印在腦海裡的香港。猶記得當年我穿著黃白格子的棉質連身裙,盤腿坐在教室裡,正目瞪口呆地聽著台上亨廷頓小姐在講課,腳下的木地板吱吱作響。亨廷頓小姐長得很高大,我的身高大概只及她的膝蓋處。我記不太清楚學校都怎麼教香港的故事,不過亨廷頓小姐大概是這樣開頭的:從前從前,香港還是一塊光禿禿的荒蕪礁石,上面除了一個小漁村之外,什麼都沒有,島上的居民也幾乎都搬光光了。然後有一天,英國人來了,一切都改變了。英國人帶來了學校、醫院、警察、法院、政府,以及最重要的貿易。人們開始移居到香港,追求一個更光明的未來,大家一起把香港打造成亞洲的國際之都。

這是英國人腦海中的香港。巴麥尊子爵(Lord Palmerston)在出任首相之前,曾任英國的外交大臣。一八四一年的時候,他曾形容香港是「一座連房子都沒有的荒蕪礁石」。這一番形容,自此不斷出現在無數的議會辯論、書籍、電視節目和雜誌文章之中。這樣的敘事不僅剝奪了香港殖民前的歷史,也使得香港人對自己的祖先感到陌生。根據這樣的說法,香港人原來是一群無根的移民,他們為了英國創造的商貿機會,才來到這塊多岩的無主之地。我們這群在殖民地長大的孩子,從未想過要質疑這個版本的歷史。我們接受了這套敘事,相信是因為大英帝國的關係,香港才不會永遠只是一塊貧瘠的礁石。

北京也有一套自己的敘事,一整代的中國學童也從未起過疑心。他們都深信,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只是後來在帝國侵略者的砲艦外交下,才被割讓了出去,但是大清從未認同這份「不平等條約」的存在。這個版本是我偶然在我兒子的課本上看到的,他在墨爾本每個週末都會上中文學校。事實上,我孩子在美國上的週末中文學校,學的也是同一個版本。課本的出版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僑務辦公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