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中西文化差異下的萬聖節V.S鬼月

2023-11-02 05:30

? 人氣

美國民眾以慶祝嘉年華會的心情,跟各地鬼魂共度佳節。(作者提供)

美國民眾以慶祝嘉年華會的心情,跟各地鬼魂共度佳節。(作者提供)

萬聖節剛過,美國人民以歡心鼓舞的心情,幽默好玩的態度,跟各路牛鬼蛇神共度佳節。美國民眾將鬼視為凡人,將「他們」當作好玩的朋友,但台灣人民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敬鬼神而遠之,七月半鬼節時,是以敬畏、肅穆的心情祭拜好兄弟,其中所顯示的是東西文化的差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我們先從西方文明的起源地希臘,探究三千年前西方人對鬼神的看法,並比較古中國對鬼神的看法,來討論東西文化的差異。

兩千八百多年前的古希臘神話(Greek Mythology) 傳說,部分來自於文學作品,最有名的是荷馬史詩巨作《伊利亞德》、《奧迪賽》及希臘悲劇《伊底伯斯王》,是希臘文化與藝術的起源。希臘神話是以人性化的角度形塑諸神,他們像人類一樣有七情六慾、愛恨情仇,彼此勾心鬥角、互相掠奪。其中最有名的是統領諸神的宙斯(Zeus),他像古時候的皇帝與男人,擁有三妻六妾還不滿足,仍到處施展強大的神力,獵取美女;宙斯的正后希拉(Hera)只好每天盯著他、跟蹤他,並對那些無辜的美女施予魔法下毒手。

宙斯的故事像極了人欲橫流、貪婪的人類,由於極富想像力、栩栩如生,希臘神話因而成為西方藝術與文學作品的靈感來源。 反之,中國遠古的女鍋補天神話傳說,如百度百科所記載:「相傳遠古時代,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災難。女媧不忍生靈受災,於是煉五色石補好天空,斬神鰲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通陰陽除逆氣,萬靈始得以安居。」此則神話顯示了中國文化的現實主義與道德化,連神明的形塑,也要以他們對人類現實生活的功能來打造,不像西方的希臘神話敢面對人性的缺陷,人的極限與命運,將諸神描寫成跟人類一樣充滿心機、互相鬥爭。

中西方不同的神話傳說所顯示的不同文化觀與相異的人生觀,影響了不同的哲學與與文學發展。中國古代的孔孟學説著重的是道德教化,充滿人如何安身立命的道德教條,是入世、現實主義的實用哲學。古希臘與西方的哲學則是以窮根究底的研究精神,探究宇宙的奧秘,深入挖掘人類的生命意義與生存哲理,澳瀚博大,著重在「說理」,如迪卡爾、亞里斯多德、柏拉圖等古代西方哲學家。

亞里斯多德有名的「詩學」(poetic) 即是以富有科學精神的邏輯思維,來論述文學的功能。他在「詩學」中指出,希臘悲劇等文學作品的教化功能,是透過人類潛意識深層罪惡感的挖掘與展現,如「伊底伯斯王」弒父娶母的慘絕人寰悲劇,讓觀眾觀賞時震駭不已,經由觀劇時懼怕的洗滌(purge),從而提升(elevate)人潛藏在內心深處的高貴情操,對人的處境有更深層的認識,而戒慎恐懼。這是以科學研究的觀點,探究文學的教化功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