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賴清德能源政策問題百出,應全面修正

2023-11-03 05:45

? 人氣

賴清德提出的第二次能源轉型政策也無一字提到電力成本,然而發電成本的上漲除反映在電費、物價雙漲外,並將影響我國產品之國際競爭力,進而衝擊國內就業率。(資料照,柯承惠攝)

賴清德提出的第二次能源轉型政策也無一字提到電力成本,然而發電成本的上漲除反映在電費、物價雙漲外,並將影響我國產品之國際競爭力,進而衝擊國內就業率。(資料照,柯承惠攝)

上月賴清德在「國家希望工程」記者會發表「第二次能源轉型」政策。賴將蔡英文的能源政策定位為「第一次能源轉型」,所以他提出的是「第二次能源轉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賴清德的能源政策有三個重點:第一是加速發展地熱、生質能、海洋能與氫能等「前瞻能源」;第二是持續發展光電風電,在短期內大幅增加再生能源占比;第三是新建18部大型燃氣機組以確保供電安全。賴清德提出2030年的電力配比目標為綠電30%,煤電20%,氣電50%。

賴清德的能源政策骨子裏不脫國發會的「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行動」與「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劃」兩份報告。

恰好國際能源總署(IEA)在九月剛發佈了一本200餘頁的重量級報告:「2023年版淨零路徑圖」,此報告已成各國政府製定能源政策的重要參考。不妨將賴清德的能源政策與IEA報告對照比較。

20231025-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25日出席賴清德副總統扶輪青年見面會。(陳昱凱攝)
賴清德提出2030年的電力配比目標為綠電30%,煤電20%,氣電50%。(資料照,陳昱凱攝)

本文依序檢討賴清德能源政策的三大重點。

第一個重點是發展地熱、生質能、海洋能等前瞻能源。

與風電光電等間歇性綠能不同,地熱可穩定發電,一直是政府寄以厚望的能源,甚至有地質學者估計臺灣20年內可裝置30GW(百萬瓩)的地熱。但IEA報告估計2050年全球地熱裝置129GW,提供全球1%電力。彈丸之地的臺灣地熱裝置將占全球25%?顯然地熱並非臺灣能源的靈丹妙藥。

臺灣非常不合適發展生質能,生質能需要廣大土地,目前生質能發展較成功的美國、巴西、印尼都是面積廣大國家。IEA報告也指出要避免發展生質能排擠全球糧食及飼料供應。更重要的是生質能是否算是綠能也備受質疑,全球許多大型環保團體都已撤回對生質能的支持。以臺灣條件,生質能貢獻極為有限。

臺灣四面環海,許多人鼓吹波浪發電,潮汐發電,洋流發電、溫差發電不遺餘力,以為海洋能大有可為,其實是很大的誤會。IEA估計2030年海洋能對全球電力貢獻為0.05%,2050年為0.16%,臺灣也不宜押寶海洋能。

陸域風機、風力發電、風電、綠電。(柯承惠攝)
IEA估計2030年海洋能對全球電力貢獻為0.05%,2050年為0.16%,臺灣也不宜押寶海洋能。(資料照,柯承惠攝)

氫能發展應與賴清德能源第二個重點風電光電一併討論。首先要了解,世界並沒氫礦,氫氣是工業產品,需要消耗其他能源製造。

為何要將氫能與風電、光電合併討論?原因也很簡單,蔡政府力推氫能真正的原因是承諾了太多風電、光電建設。而獨立電網的臺灣,不穩定電力在電網中的占比(滲透率)有其上限。今年春節因全國用電下降,綠電滲透率約30%,台電即呼籲民眾出門要拔插頭。依蔡政府規劃,2030年冬天綠能滲透率將高達80%,電網如何承受?

為避免綠電滲透率過高造成大規模氣電,超過電網承受能力的綠電只能予以儲能。除了鋰電池外,將過多的綠能以電解水製綠氫也是一種儲能手段。但IEA報告對氫能怎麼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立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