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近代中國現代化歷程的產兒,別號 「魔都」的城市,剛剛通過萬聖節前夜的狂歡,又展示了一次其與眾不同的「魔力」,展現了當下沉悶壓抑悲切的中國社會的另一個面相,一個意味深長的文化圖景。
萬聖節是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萬聖節前夜」Halloween 往往是年輕人孩子們歡鬧嘻戲,裝神弄鬼的時刻。孩子們喧鬧地沿街上門理直氣壯地討要各色糖果,大人們笑臉相迎不相識的孩子們,分送事先備好的糖果禮物。……這節日起源的說法有多種,大體上是與凱爾特人的薩滿傳統有關,後來也與天主教,新教的路德派紀念歷史上的殉道者,封聖的使徒的萬聖節相連,成為歐洲,北美一種重要的宗教性節日。而對這些地區的普通人來講,要在這個日子去墓地祭悼已故親人,它因此也就成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日子。
事實上, Halloween 與萬聖節是彼此相連的兩個日子,卻不應等而視之。前者與「鬼」(ghosts)相連,是鬼節;後者則是與「聖」(Saint) 有關,是「聖節」。孩子們關心鬼,借鬼嘻戲;大人們祭聖,慎終追遠。
此次,「魔都」上海的鬼節狂歡特點卻是「魔」,是一場巨大的鬼節嘉年華,而不是萬聖節祭奠。上海年輕人們專心弄鬼,而不是要奉聖,與歐洲北美的一些類似的活動既相似,又不同。上海的不僅規模巨大,含義多重,且可能影響深遠。古今中外文化各種要素,影視人物,童話傳說,奇裝異服,交替紛呈,色彩斑斕,都在夜色中,街道上,河流般的人群裡展現,游動。蝙蝠俠與唐僧擦肩而過,帝王與乞丐攜手並行,……一切都顯得魔幻,但一切又在這魔都的夜裡顯得真實,自然。
「鬼節」中的文化暴動
而彌散在夜空中,貫穿這一切的是一種自由的氛圍,自由的想往,這是上海這個中國最早的現代城市自其誕生以來形成的最重要的氣質。如果,這僅是上海年輕人一種童心釋放的游玩晚會party , 或許我們也不必在此花費更多的筆墨。但事實上,那許多看似輕飄游戲的行為,表演,裝飾,都被年輕人賦予諸多豐富的內涵,載負傳遞著這個時代許多意味深長的信息,他們的憤怒,無奈與渴望;他們對許多傳統與官方視為神聖的東西的鄙視和嘲諷,彰顯著他們的勇氣,想象力與批判精神。人們可以僅將其看作是一場年輕人的情感宣洩,一場成千上萬年輕人參與的行為藝術表演,但也不妨可視其為是一場文化暴動,一場對諸多被奉為神聖的象徵符號的顛覆與批判。
象徵王權朝廷威嚴的「肅靜,回避」,在身著各種鬼服面具熙攘的人流裡顯得如此滑稽,荒誕,那完全是一種摧毀性的文化解構,將那些自以為是的古今官員展現其合法性,權威性的道具轉換成人人可嘲弄的招牌。一位風流嬌媚的著緊身黑衣的女子,手揮長鞭,充滿特殊性行為的暗示,將那種在生活中注定會暗中邊緣性存在的行為,呈現在公共場合,傳遞著某種有關性的自由,反抗性壓抑的信息。一群女孩對「色」蛋的挖苦嘲諷,回蕩著女權思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