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壠族繡品現身台大人類學博物館特展 展現文化復振成果

2023-11-03 18:30

? 人氣

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和高雄市甲仙區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小林部落)合力策劃的「Patah Ki Hima.Raan Ki Tara 手心紋.回家路 - 針線繽紛大武壠」特展,自即日起在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展出。(台灣大學提供)

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和高雄市甲仙區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小林部落)合力策劃的「Patah Ki Hima.Raan Ki Tara 手心紋.回家路 - 針線繽紛大武壠」特展,自即日起在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展出。(台灣大學提供)

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和高雄市甲仙區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小林部落)合力策劃的「Patah Ki Hima.Raan Ki Tara 手心紋.回家路 - 針線繽紛大武壠」特展,自即日起至2024年2月3日止在台大人類學博物館展出。這項展覽向社會大眾展示傳統大武壠族的繡紋之美,以及族人文化復振的豐盛成果。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大人類學博物館館長林開世副教授致詞時表示,博物館深具責任與使命感,不斷期許自己要做的更多 ,因此博物館不再是被動辦展,而是更積極的將展出的產品做為媒介 ,讓社會大眾能藉此連結族人及其文化,並在過程中促成部落的文化復振。就像大武壠族的長輩跟他說,認真製作刺繡就是要讓後輩能驕傲地穿在身上,能為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進而傳承下去。

台大校長陳文章致詞時表示,台大因為歷史悠久,且有實驗林與山地農場等單位,因此和原住民族關係密切;原住民族的語言、音樂及手工製品等都是寶貴的文化資產,校內人類學博物館長期展示與原住民族相關的歷史文物,因此這次特展在學校展出格外具有意義。他也說,學校會支持人類學博物館與國外相關領域的博物館交流,讓世界能知曉台灣獨特的原住民族文化。

20231103-圖為大武壠族族人的刺繡作品,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藉由展覽,與大武壠族一起將美麗的繡花文化傳承下去。(台灣大學提供)
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藉由展覽,與大武壠族一起將美麗的繡花文化傳承下去。 圖為大武壠族族人的刺繡作品。(台灣大學提供)

大武壠族(大武壠語:Taivoan)為台灣平埔原住民族群的一支,原居於台南市玉井盆地一帶。18世紀起,因為家鄉玉井盆地一帶受漢人移民與西拉雅族遷入影響,四社大武壠族人因此翻越烏山山脈,於乾隆年間在楠梓仙溪中游與荖濃溪流域建立29個部落。現今主要生活於高雄及台南兩地的丘陵與河谷地帶,部分祖先後續再向東遷至花蓮、台東一帶。

台大人類學博物館1999年首次接待來自原位於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的小林部落耆老參訪團,建立雙方友好的夥伴關係。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小林,重建後分為三個新聚落:分別是位於甲仙區舊部落旁的五里埔「原鄉小林」,以及重建於平原,位於杉林區的「日光小林」與「小愛小林」。面對陌生的環境與族人分散等的艱辛挑戰,族人以積極正向的態度,全心投入大武壠族文化的復振之路。

20231103-臺灣大學校長陳文章今日參加由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和高雄市甲仙區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小林部落)合力策劃的「Patah Ki Hima.Raan Ki Tara 手心紋.回家路 - 針線繽紛大武壠」特展,並聽族人說明展覽內容。(台灣大學提供)
台灣大學校長陳文章(左二)今日參加由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和高雄市甲仙區小林社區發展協會(小林部落)合力策劃的「Patah Ki Hima.Raan Ki Tara 手心紋.回家路 - 針線繽紛大武壠」特展,並聽族人說明展覽內容。(台灣大學提供)

受到由台大人類學系胡家瑜教授編著、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出版的《針線下的繽紛:大武壠平埔衣飾與刺繡藏品圖錄》啟發與鼓舞,族人們在胡家瑜教授的鼓勵和協助下,再次進入人類學博物館庫房,分析與檢視祖先們製作的服飾,一針一線地,一步步找回傳統,將大武壠族美麗的繡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並傳承給下一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