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至今,「假新聞」泛濫全台。它的興起,源自「網軍」的製造謠言及網上群組的四處轉傳,主要針對特定政治人物與特定事件,媒體及敵營再予轉述。但在台灣這個「大敵當前」的「分裂社會」,若任令假新聞泛濫,激發特定族群偏見、升高社會仇恨,恐怕將使已分裂的更加分裂、想團結的更不易團結。看到國家安全無虞的西方各國領導人如美國川普、德國梅克爾、英國梅伊、法國馬克宏,尚且對假新聞誤導社會痛加抨擊,並展開積極行動,「危機四伏」的台灣能止於否認、闢謠嗎?
「假新聞」一詞的風行及躍居2016年全球熱詞,與川普頻頻拿來攻擊美國主流媒體有關。但真正造成「假新聞」問題的不是主流媒體,而是社群網站。社群媒體的設計原是為促進溝通,彌補主流媒體不足,後來卻成為極端者的溫床。近年許多極右民粹小黨就是靠社群媒體灌輸仇恨偏見及抹黑,一夕暴紅躥起。在他們的推波助瀾下,「愈來愈多民眾不再關心客觀事實與數據,只相信符合自己意識形態及偏見的觀點。久而久之,社會失去理性對話能力,謊言和陰謀論帶引輿論方向,民主制度有可能跟著陪葬。」(林育立《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
川普上任六個月內,就發了八十多條推特駁斥他心目中的「假新聞」。而行動最正確積極的是德國。梅克爾為了「拯救民主制度」,最早向臉書創辦人祖克伯抗議,要求刪除煽動及仇恨言論。無奈成效不佳,社群媒體又無意自我約束,德國政府只好採取行動,聯邦刑事警察局在全國各處同步取締,誓言「掃蕩網路上仇恨及挑撥絕不手軟」,德國法務部更立法規範臉書遵照辦理。
台灣的情形不同,德國預言的「民主制度跟著陪葬」狀況正在出現。去年環保局要求監測雲林宮廟空氣品質,宮廟屬高空汚地點,為保護民眾健康,定期監測法有明文規定。誰知廟方竟指環保局「侵門踏戶」,同時利用網路流傳,把政府「減香」政策扭曲為「滅香」政策,借此發起百尊神像上凱道的「反滅香運動」。這就是「假新聞,真運動」,目的是抗拒減香。結果,面對示威,政府不敢追究「假新聞」,並對示威者完全讓步,「減香」政策從此不了了之。
從「反滅香運動」得手後,「假新聞」在台灣的泛濫就如脫韁之馬,一發不可收拾。西方詞典對「假新聞」的定義,是指假借新聞報導形式,傳播錯誤、虛假、聳人聽聞信息。中共新華社2018年一月更進一步,指一些人將「假新聞」用作「抹黑政治對手或干涉他國內政的工具」。新華社說的才是重點,「假新聞」最可怕之處就是抹黑政治對手或干涉他國內政,不必一定是新聞報導形式,可以是公開或私下評論(尤其是立院黨團召開記者會做「不實指控」)。而抹黑之有效,正在中國古有名言「眾口鑠金,積毀(譭)銷骨」。連金器及骨頭都可銷熔,何況人格及聲譽?連古代口耳相傳都可「曾參殺人」(人格謀殺),何況今日無遠弗屆的網路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