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嚴時期白色恐怖的幽暗記憶,仍深藏在台灣人民的心中,而受難者的女性家屬一夕之間痛失至親、被社會孤立,身體、心靈受到的折磨,更超出一般人的想像。《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一書,在母親節前夕(9日)隆重發表,訴說著白色恐怖女性受害者遭逢逆境,卻依然活出尊嚴、為母則強的故事。
文化部所屬的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和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合作,第1次以女性的觀點,針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女性家屬進行訪談,收錄55個受難家庭、共計65位白恐受難者女性家屬及4位女性受難者的口述史料,記錄這些獄外之囚走過無盡黑夜、獨自啜泣的幽微心路。
《獄外之囚》新書發表會也邀請到受難者女性家屬,回顧在無形的牢籠裡艱苦奮力求生的歷程。受難者家屬黃秀英女士是來自桃園中壢的客家人,先生葉佳裕是個單純的中壢農業學校教員,卻被指控是叛亂犯而慘遭槍決。她說,先生被人帶走時,腹中還懷著4個月大的次男,夫妻倆經歷生離死別,最後只做了2年半的夫妻;一直到現在,都未曾和兒子說過父親是如何離開人世的。
而出生在醫生世家的許須美女士,父親許強是台大醫院第3內科主任,遭指控加入叛亂組織,被逮捕不久後就遭槍決,家人當時帶著還只有5歲的她去殯儀館看父親最後一眼。許須美女士表示,在成長過程中,很害怕別人問起自己的父親是怎麼死的,直到台大醫學院前院長李鎮源舉辦許強醫師的追思會,父親死難浩劫才被社會了解,自己的內心也才得以釋懷。
藉出書 望激勵更多被迫害者走出陰霾
人權館籌備處主任王逸群說,人權館成立3年多以來,不斷蒐集史料還原歷史真相,人權館建館計劃也已爭取加入國家中程重大計劃;而本書可以順利出版,還要特別感謝一肩扛起口述資料蒐集的中研院台史所團隊和許雪姬教授。
王逸群強調,受難者與家屬勇敢說出在那段歷史下自己苦痛的遭遇,可以激勵更多同樣是白色恐怖的被迫害者們,走出陰霾說出親身遭遇,意義重大;而很多女性家屬在這段歷史中失去了丈夫、天倫夢碎,既要獨力扶養幼兒撐起破碎的家庭,也必須獨自忍受外界的異樣眼光,人權館要以《獄外之囚》這套書,向所有走過苦難的女性家屬們致敬。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員許雪姬教授表示,這套書深入歷史,除了仔細傾聽女性幽微的心聲,更要教育後代,讓台灣人不要忘記歷史的苦難,記取教訓,讓歷史昇華,不要再讓相同的錯誤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