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投資熱潮方興未艾,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150檔ETF上市掛牌交易,總資產規模超過新台幣1.6兆元。證交所提醒,ETF與一般共同基金交易方式不同,每種ETF的屬性與風險也不一樣,投資人必須先行了解相關資訊,尤其交易之前更應留意折溢價情形,否則容易面臨虧損窘境。
ETF發展迄今種類多元,例如證信託ETF、期信託ETF、槓桿反向ETF、債券ETF等,每種屬性與風險均有不同,投資人應整體考量需求、目的與風險承受度等條件,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標的。
買到高溢價ETF 容易因為溢價收斂而陷入虧損
證交所特別提醒,ETF與一般共同基金交易方式不同,ETF直接透過證券經紀商下單,在次級市場上買賣,因此會有市價與淨值兩種價格;ETF在次級市場的交易價格即為市價,是由次級市場的供給及需求所決定,淨值則是投信依照ETF的資產計算所得的價值。
必須注意的是,市價、淨值未必一致,交易價格高於淨值就是「溢價」,交易價格低於淨值則為「折價」,如果溢價幅度太高,根據市場調節機制,市價最終會往淨值靠攏。
換句話說,買到高溢價ETF的投資人,容易因為溢價收斂而陷入虧損,因此在交易之前應注意ETF折溢價情形。有關盤中即時折溢價的資訊,在投信公司網站或證交所的「基本市況報導網站」都可以找到相關資訊。
善用免費公開資訊 降低投資風險
證交所指出,投資人必須深入了解ETF產品面及市場面等兩大資訊。首先是產品面,投資人在挑選ETF時,除了挑選符合自身投資需求及相關風險承受的ETF外,也應了解ETF所追蹤的標的指數、成分證券或商品、並追蹤差距(TD)或追蹤誤差(TE)等,在投信公司網站或公開資訊觀測站都可以找到相關資訊。
至於市場面,投資人應該注意買賣報價、交易量等資訊,可以參考基本市況報導網站。證交所呼籲,這些免費、公開的資訊都歡迎投資人善加運用,作為投資ETF時的依據,藉此降低投資ETF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