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愛沙尼亞接受台灣開設代表處,中國已暗示若成真,將會使雙邊關係降級,不過歐洲新聞台10日引據愛沙尼亞外交部長薩克諾的聲明強調,接受台灣設館與「一個中國」政策並不衝突。另外,愛沙尼亞外交部亞太司長卡雷索恩先前提到,立陶宛的案例顯示中國很在意台灣代表處的名字。
愛沙尼亞公共廣播公司(ERR)9日刊出卡雷索恩(Kristi Karelsohn)專訪,提到台灣在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歐洲國家設立代表處,並以「台北」為名,沒有遭受中國的強烈反彈,而立陶宛的情況明顯是名字問題。她亦稱,推動貿易、文化關係,且代表首都較能被中國接受。
卡雷索恩說,台灣的代表處可被視為如同德國邦政府或比利時瓦隆(Wallonia)、佛拉蒙(Flanders)地區在其他國家的代表機構。被問到愛沙尼亞對外情報署(EFIS)認為中國不滿的原因,主要是立陶宛開設駐台代表處,卡雷索恩回道:「我們知道名字對中國而言終究很重要。」
卡雷索恩直言,顯然不能以台灣之名開設代表處,這樣就會是另個國家的代表機構,而基於目前擁有的經驗,預期若有這樣的代表機構,中國會是相同反應。對於愛沙尼亞的2023至2026年的《外交政策及發展合作框架》,她表示,中國對愛沙尼亞依然重要,但不能過度依賴中國的原物料。
卡雷索恩稱,愛沙尼亞沒有任何個別與台灣發展關係的計畫或策略,也沒有對中國關係的策略報告,只是在不同文件中提及中國,並提到愛沙尼亞外交部2022年委託4名大學學者評估與亞洲國家的未來關係,其中建議和理念相近的亞洲國家在經濟、氣候和文化領域尋求密切關係。
中國不滿以台灣為名設館
卡雷索恩強調,有注意到歐盟和美國愈來愈認為中國是地緣政治敵手和競爭者,但愛沙尼亞是擺脫依賴,追求自身的獨立外交政策,並不意味尋求反抗中國。她還說,台灣於1990年代在俄羅斯設立代表處,當時並沒有引起中國反彈,俄羅斯與中國關係也沒惡化。
1992年,時任俄羅斯總統葉爾欽(Boris Yeltsin)簽署《俄台關係條例》,依據該法雙方互設代表處。問到中國當時尋求和西方國家加強關係,但現在已很強大,卡雷索恩說,愛沙尼亞從中國那邊聽到,中國是對代表處名稱反應強烈,並稱台灣2022年開設駐法國普羅旺斯辦事處,至少中國沒嚴厲反彈。
對於愛沙尼亞國會第一副主席基維馬吉(Toomas Kivimägi)和中國大使郭曉梅見面後轉述,若讓台灣設館,中國會召回大使,卡雷索恩表示,立陶宛企業確實面臨大問題,其駐中國大使館也無法運作,「我們當然有注意到這些風險」。身為愛沙尼亞國會「友中小組」主席的基維馬吉8日和郭曉梅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