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在線》建立學費公平制度,實現教育正義的理想

2018-09-14 06:30

? 人氣

截至民國106年7月底,臺灣有83萬9,341人背負學生貸款,學貸總金額為1,824億7,628萬元;根據教育部統計指出,目前揹學貸的年輕人中,有3.3萬人因月收入不到3萬元而還不起貸款,其中大部分是私校的畢業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人力銀行調查顯示,臺灣有38.7%大學生背負學貸,其中21.5%負債30至40萬,平均負債29.7萬元。粗估畢業後,平均每月只能償還4,853元,至少得5.1年才能還清。更有甚者,私立大學學費約為公立大學的兩倍,然而,依據前行政院青輔會的調查,學生畢業後的平均薪資,卻少了5,500元。造成貧者益貧、富者益富的循環,讓階級再製世世代代的惡化。教育,變成優勢階級漂白的工具。

德國總理梅克爾說,讓孩子因為貧窮而受不起教育,是國家的恥辱。在教育商品化的趨勢中,由於學費不斷提高,學貸已成為資本主義教育國家的共業。根據美國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約有4,230萬人背負學貸,貸款餘額達40兆臺幣,20歲左右的美國學貸族,每月平均須還款1萬500元;韓國年輕人畢業後拖欠學貸人數比往年增加8倍,學貸也讓日本大學生擔心,是否要用一輩子來還債。

不公的教育是階級再製惡性循環的關鍵,它深化整個社會的不平等,走向貧富差距擴大,讓有錢的越有錢,沒錢的不斷複製貧窮的下一代。如果教育無法讓經濟弱勢者減輕負擔,那就是國家不義、社會不公。

社會正義的達成,大學應依學生經濟能力收費,讓有錢人多付費,沒錢人少付費,甚至不用付費。基於「教育平權」的理念,臺灣如果沒法追隨一些歐洲國家,例如德國、丹麥、芬蘭、挪威、瑞典,甚至愛沙尼亞、土耳其的免學費政策,至少,應該讓公私立大學的學生都受到國家公平的對待,獲得同樣的經費補助和資源提供,這樣才能發揮「教育正義」的精神。

*本文原刊《通識在線》,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