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在22日的報導中指出,OpenAI董事會雖然「成功」趕走了阿特曼,卻引來幾乎所有員工都要離開的威脅。700名員工主張該走的是董事會成員,並且堅持阿特曼與布羅克曼復職。最後OpenAI董事會妥協,除了阿特曼回鍋執行長,曾任美國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校長的經濟學家薩默斯(Larry Summers),以及曾任推特董事長、臉書技術長、參與創建Google Map、現任Salesforce產品長的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也將加入董事會,原董事會的留任董事只有德安吉洛。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已在X上發文,對OpenAI董事會的變化表示歡迎,並稱「相信這是邁向更加穩定、訊息流通與有效治理的第一步」。英國《金融時報》稱,有了OpenAI新董事會的支援,阿特曼表示他期待回到OpenAI,並與微軟建立穩固的合作伙伴關係。
AI開發的兩個難題:負責與募資
《彭博新聞》指出,OpenAI鬧劇的落幕可以阻止員工離心離德、甚至OpenAI這間公司的崩解。不過這次的流產變也引發人們對ChatGPT母公司及其他AI新創公司未來的疑問。這些公司正在「負責任地開發人工智慧」與「從投人者那裡籌集大量資金」之間求取平衡,畢竟開發AI需要非常昂貴的電腦設施。由於ChatGPT的大獲成功,38歲的OpenAI執行長阿特曼也成為AI科技時代的最佳代言人。他除了與美國總統拜登及英國首相蘇納克等世界領袖定期會面,日前也在APEC領導人會議討論人工智慧的未來及其風險。
成立於2015年的OpenAI最初只是一家非營利組織,其成立宗旨在於造福人類、不受經濟利益的邏輯支配,希望以這種造福人類的精神推動AI發展。不過OpenAI後來重組為有上限的營利實體,並從微軟等投資人籌集上百億美元。阿特曼在這些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他與非營利董事會的緊張局勢演變為罷黜阿特曼的鬧劇。《彭博新聞》稱,這場OpenAI的董事會鬧劇在矽谷也能找到前例,包括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賈布斯(Steve Jobs)於 1985年被解僱,十多年後又重返公司;Twitter 聯合創始人多西(Jack Dorsey)2008年被趕下台,7年後又重新擔任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