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掀起的貿易戰恐提高消費者價格、降低國內工資、削減經濟成長,Fed主席Powell警告關稅壁壘最糟的情況,將導致美國陷入停滯性通膨。而前Fed主席葛林斯潘亦在2017年即開始重複警告,未來幾年利率及通膨將上揚,美國正通往停滯性通膨的路上。Trump執意掀起貿易大戰,且沒有收手的跡象,促市場對於停滯性通膨的擔憂再次浮現檯面。
停滯性通膨一詞起源於1970年代,在此之前,一般認為景氣低迷與通貨膨脹兩者是不可能並存的,然石油危機推翻了舊有的觀念。1973/10以阿戰爭引發石油禁運,導致供給面成本推動型的通膨,廠商無法立即反映成本導致失業率飆升,同時經濟嚴重衰退。觀察過去停滯性通膨時期,石油扮演點火的關鍵角色,經濟數據多由通膨優先反映,緊接著經濟大規模萎縮,最後失業率飆升至高峰作結。70年代,Fed等主要央行在觀察到通膨飆升後才進行升息,落後市場導致升息成效不彰,反倒打擊了國內經濟,加重了經濟衰退的程度。
石油危機對於新興國家的影響遠大於工業大國。油價的暴漲使新興國家石油支出急劇增加,1980年石油開支比重上漲了5倍,佔其出口總收入的40%。高額的貿易赤字和債務,擠壓國內經濟建設所需資金,加重了財政負擔。停滯性通膨時期歷經2-4年,主要國家採取關稅壁壘拯救低迷的景氣,殃及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導致新興國家創匯能力下降,觸發了國際債務危機。
當前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國際油價攀高、Fed確立收緊基調,創造了與1970年代能源危機相同背景的環境,導致土耳其、阿根廷等新興國家已陷入停滯性通膨,且國際美元維持高位震盪,未來若貿易衝突升級,將促更多新興國家跌入停滯性通膨的危機中,或導致債務危機再次席捲新興市場。惟各國對於石油的依賴程度下降,加上頁岩油的出現也讓石油定價權不再鎖定在中東地區,而新興國家過去累積倍數外匯存底,當前主要國家對於新興市場的曝險程度低,危機從發展中國家延燒回成熟國家的機率較小。
兩次停滯性通膨石油扮演關鍵角色,美元、美10年債殖利率衝高
1973/10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Brent原油自1973/10的3美元/桶上漲至1974/1的11.65美元/桶。原油價格的暴漲,拉動通膨於1974/4Q直飆至高峰12.3%,經濟成長率則自1973年一路下滑在1975/1Q達到-4.8%嚴重衰退,美國經歷了長達16個月的衰退期。失業率則在1975/2Q攀升至8.9%。期間美元指數自1973/3Q的90.5攀升至1974/1Q的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