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電裝置容量目前為370GW,有31個國家仍在運作核電廠。若想達成這一目標,需要將大規模資金投入到新的核電廠計劃。在已開發經濟體,由於核電建設成本飆升、專案超出預算,新建核電廠項目面臨延誤、投資陷入停滯。此外,擴大核電容量的另一個障礙是核電廠的建造速度比其他發電方式還慢。
在談到融資問題時,美國氣候特使凱瑞(John Kerry)表示,有「數兆美元」可用於核電投資。他強調如果不擴建新的核電反應爐,世界就無法實現「淨零」排放,「我們並非主張,核電絕對會成為其他能源的替代品,但是……如果不使用一些核能,你無法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就像如果你沒有一些碳捕捉、利用和儲存技術一樣。」
儘管世界領導人稱核能是化石燃料最有效的替代品,但一些氣候活動人士表示核能並不是萬靈藥。非營利組織「國際石油變革」(Oil Change International)研究員唐大衛(David Tong)表示,這項承諾忽略了發展核能的現實問題——成本太高且速度太慢。
「這是一種自私的政治承諾,並沒有反映出核能在能源轉型中可能發揮的作用,核電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他說,「核電成長非常小——當然不可能成長3倍。」
限制投資煤電、能源企業承諾營運脫碳
而針對碳排放最多的化石燃料──煤炭,法國主張聯合一些國家,要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評估投資新煤炭資產的氣候和金融風險,以阻止私人融資支持該類項目。科索沃和多明尼加等使用煤炭的國家也同意制定逐步淘汰燃煤發電的計畫。
同時,包括美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在內的近50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簽署了《石油和天然氣脫碳宣言》,這是COP28主席賈比爾推動的一項倡議,允諾要在2050年前使公司的營運實現脫碳。自願做出承諾的這50家企業占全球產量40%,不過該宣言仍受到環保團體的批評
批評者認為這份承諾只是在COP28期間轉移注意力的一種手段,未能真正應對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排放問題。非營利組織「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全球氣候項目主任羅賓森(Melanie Robinson)表示:「這一承諾並未涵蓋他們出售的燃料,這占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對氣候危機的貢獻高達95%。」
針對甲烷排放
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2日當天,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官員在峰會上宣布,聯邦政府將首次要求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解決甲烷洩漏問題。官員表示,新規定將在2038年之前減少5800萬噸甲烷排放,約相當於美國燃煤電廠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
氣候活動人士表示,他們希望美國的新規定能有助於全球遏制甲烷排放的進展。但目前而言,甲烷排放朝著錯誤的方向邁進。世界氣象組織(WMO)報告顯示,去年甲烷排放量不減反增。
與此同時,美國、歐盟政府與慈善機構和私營部門表示,他們已經動用10億美元的補助金,以支持各國減排甲烷。兩個主要的甲烷排放國,土庫曼和哈薩克也在COP28期間加入了全球甲烷承諾,這是一項由150多個國家自願達成的協議,旨在到2030年將其甲烷排放減少30%。
此外,世界銀行(World Bank)當天也啟動了一項為期18個月的「甲烷減排藍圖」,將建立15項計劃,旨在削減水稻生產、畜牧和廢棄物管理等活動的甲烷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