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2024總統大選逼近,中國陸續推出惠台政策,受到台商普遍的歡迎,也被視為間接為親中的國民黨籍(藍)候選人助選。不過,台商深知,中國為了以商逼政,在民進黨(綠)主政八年內,也常祭出經貿反制措施,貿易武器化的結果讓台商首當其衝成為兩岸「不對稱貿易戰」下的受害者。因此,為了避開台灣藍綠執政及近年美中大國博弈的干擾,多數台商告訴美國之音,他們已啟動「B計劃」,除工廠多元化外,也佈局全球出口市場,不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甚至積極扮演美中供應供應鏈整合的要角,將地緣危機化為商機。
中國福建省11月27日再頒布15項惠台新政,其中包括台胞證由專人「快遞到府」的親民措施,這是北京繼9月發布有關支持福建省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22項惠台措施後,再出新招,普遍受到台商的歡迎,但也被部分台灣輿論視為是「統戰」或幫藍營候選人拉攏人心和選票的工具。
部分台商不諱言,台灣明年若政黨輪替,由藍營總統重新執政,兩岸經貿關係可望回暖,但他們也說,台商近幾年夾在美中貿易戰中,已逐步降低對中國製造業與出口的依賴,就算民進黨繼續執政,引來中國的貿易抵制,對已走向全球的台商來說,受到的衝擊也應有限。
台商:國民黨執政可望續簽服貿和貨貿協議
在台北的五金貿易公司總經理呂素芬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她看好藍營勝選後的兩岸經貿前景,雖然已執政8年的綠營若再繼續執政,中國也不會收回《兩岸經合架構協議》下已經讓利的早收清單。
《兩岸經合架構協議》是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於2010年與中國簽訂的貿易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兩岸後續應針對深化服務業和貨品往來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服貿)協議》和《海峽兩岸貨品貿易(貨貿)協議》,但基於台灣社會對向中國大幅開放市場的疑慮及2014年爆發「太陽花學運」的杯葛,兩項協議未能完成立法,並自2016年民進黨政府主政後就被擱置至今。
呂素芬說:「藍營拿到執政政權的話,我相信,可能可以續簽服貿(協議)跟貨貿(協定),因為卡關了,ECFA(《兩岸經合架構協定》)只有早收清單而已。」
不過,呂素芬也說,就算民進黨繼續執政,中國市場較難經營了,台商的韌性很高,也有能力開發中國以外的市場,如銷往東南亞國家或印度。只不過,像越南和泰國等新興市場雖臻成熟,但人口少,消費力落後中國,而印度雖有人口紅利,但其消費力和經濟發展程度仍不及中國。
呂素芬說:「台灣人說的『這池沒魚就去別的池子找',就是說,這個池塘沒有水、沒有魚,我們就到別的池塘去找。所以世界這麼大、這麼多國家,我們(台商)哪個地方都可以去。所以,其實我們做生意人,真地是比較不擔心這一個方面(藍綠執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