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爾斯卡提到,對中國的鷹派言論變多,有關中國與俄羅斯合作侵害波蘭核心安全利益的認知增加。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李輝5月訪問波蘭時,時任波蘭外交部次長格爾維爾(Wojciech Gerwel)就表明,波蘭關切中國堅持與俄羅斯強化雙邊關係的聲明。
巴赫爾斯卡稱,波蘭和中國在許多方面的關係,遵循眾所皆知的模式,即沒有關於去風險,或當前歐洲在其他部分談論中國的全國性辯論,比起立陶宛、捷克等其他中東歐國家,波蘭對中國的議論相對安靜。她直言,波蘭很快會發現許多問題都有中國因素,從過度依賴中國藥物到潛在台灣局勢影響供應鏈。
應關注中國電動車產業影響
巴赫爾斯卡認為,波蘭應特別關注中國汽車產業對波蘭同產業的影響,因為波蘭大量依賴對德國汽車公司出口,促進德國與中國的貿易,可是德國製車產業面臨中國電動車產業崛起的威脅,長期來看,波蘭汽車產業將面對德國和其他市場需求下降的情況。
巴赫爾斯卡指出,上屆波蘭政府想藉由打造首部電動車Izera,展現波蘭創新與軟實力,但過程遭遇許多阻礙,最終這家波蘭國有公司2022年下旬和中國吉利汽車(Geely)合作,「現在Izera被視為包裝成波蘭品牌的中國車」。她強調,隨著歐盟宣布調查中國對電動車製造業補貼,波蘭面臨潛在問題。
此外,吉利汽車更出現在資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國際廠商名單。「所以波蘭需要重新思考與中國的合作框架」,巴赫爾斯卡強調,「這不代表要斷絕關係或脫鉤,也沒必要退出16+1或一帶一路。不過波蘭應分析中國工業、經濟和安全政策對其戰略利益的影響,像是烏俄戰爭最後結果及波蘭市場競爭力」。
「利用這些知識為歐洲努力應對中國產能過剩、干預主義、安全化及中俄關係做出貢獻」,巴赫爾斯卡說,德國新的對中國策略標記其「中國幻想」的結束,且強調歐盟國家要重新制定自身與中國的雙邊關係,雖然付諸行動才是關鍵,但公布策略本身就顯示德國外交政策的改變,且將對歐盟有很大影響。
巴赫爾斯卡稱,挑戰的複雜度無法只靠與中國的雙邊關係來有效應對,而與歐盟密切合作對波蘭有益。她直言,中國善於利用歐洲內部緊張,並對歐盟最大成員德國及法國做出市場妥協,這2國在中國擁有最多經濟利益,導致歐盟難以制定對中國一致堅定的立場。
波蘭要提出自身印太戰略
巴赫爾斯卡提到,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明,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是歐盟未來經濟、繁榮和國安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歐盟各國在對其與中國的關係『畫紅線』,以及對中國的行為採取反制時要協調一致」。她還說,波蘭的戰略不能只以中國為中心,要轉向多元化亞洲夥伴。
巴赫爾斯卡表示,現有的歐盟印太戰略可做為波蘭的起點,進一步探索現有連結,並增加與新夥伴的接觸,像是加強與日本、南韓的關係,能為波蘭決策者帶來關於中俄關係的寶貴觀點,還有助波蘭強化其支持開放、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能力,且此秩序對自身安全至關重要。
巴赫爾斯卡寫道,數位治理、網路連結、綠色轉型3個領域中,中國試圖在全球實行自己的規則和標準,以強化其地位,而促進與印太夥伴在這些領域的合作,有助波蘭和歐盟建立符合自身利益與價值觀的共同標準,以及更安全的數位空間。另外,波蘭在印太地區無殖民史,可扮演區域夥伴間的辯論協調者。
「華沙當局能為歐洲努力降低中國風險有所貢獻,只要新政府有足夠政治意願」,巴赫爾斯卡直言,基於中國日益關注安全,又有野心藉當前地緣政治動盪達到自身利益,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波蘭的印太戰略能為歐中關係增添新品質,並強化華沙當局和歐盟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