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中國經歷了房地產市場下行和數十起房地產開發商債務違約事件,但中國的銀行並未因此遭受巨大損失。這主要是因為許多開發商通過向國際投資者出售債券在海外籌集資金,對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較低。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情況則不同。地方平台的大部分債券是由中國商業銀行持有,中國商業銀行也向它們提供貸款。瑞銀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國內銀行面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總敞口約相當於6.9兆美元,約佔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的13%。
十多年來,中國監管機構一直在試圖解決中國隱性債務風險。上一輪重大行動發生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中國地方政府在此期間還發行了新的公共債券,以置換原來的隱性債務,有效地為隱性債務提供了明確的政府支持。
中國財政部還告誡地方政府今後要更加負責任地舉債。但根據萬得數據,在刺激成長的壓力下,地方政府又開啟了一輪大規模舉債,到11月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未償還債務總額已激增至2018年的兩倍多。
由於房地產市場急劇下滑,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大幅減少,一些省市開始出現財政緊張。先前三年用於對抗新冠疫情的巨額開支也耗盡了這些政府的資金。
2022年底,國有企業遵義道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Zunyi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Group)把約合22億美元的銀行貸款展期20年。該公司在債務負擔沉重的貴州省修建橋樑和道路。
在財政薄弱的雲南省,今年5月該省省會城市的一家公用事業供應商在所發行國內票據到期一天後才償付。10月,中國東部山東省濰坊市一家國有旅遊集團未及時對非公開債務進行1,400萬美元的償付。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信用分析師Chris Yip表示,在很多經濟較弱的地區和省份,都已看到瀕臨違約以及在最後一刻匆忙償付公債的情況。Yip稱,這引起了政府的更多關注,以幫助緩解這些緊迫的流動性問題。
地方政府有發行再融資專項債券的迫切需要,以此來置換部分表外債務。
自10月以來,中國已有近30個省市通過發行此類債券籌集了約2,000億美元的資金。這波舉債融資主要集中在高槓桿地區,其中包括貴州省、雲南省以及天津市。債務置換方案讓地方政府有更多時間來籌集資金,從而幫助降低了迫在眉睫的地方政府債務違約風險。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Robin Xing)在談到迄今已完成的債務置換操作時說,這還不夠,但他認為這僅僅是個開始。他估計,將需要進行至少價值7,000億美元的債務置換來解決大部分已陷入困境的隱性債務。
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中國研究部主管Logan Wright表示,「這並不是一個真正的重組計劃,而是一個再融資計劃。債務置換令地方政府債務的大部分問題依然遺留在那裡」。Wright上個月參與撰寫的一份報告稱,從長遠來看,債務延期或債務置換將損害中國的經濟成長,因為償還債務將需要用到更多的財政資源。
榮鼎的報告稱:「市場仍應關注(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的近期違約風險和由此產生的金融風險的擴散。」
目前,大多數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都依賴於地方政府的補貼或注資以及外部融資。瑞銀高級經濟學家張寧在其團隊分析了近3000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後表示,大多數公司通過運營獲得的現金不足以支付利息。
長期的解決方案將涉及重組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使這些企業具有商業可行性,因此可能很難實現。標普的Yip說:「目標不是讓這些公司擺脫債務,而是讓這些公司有足夠的盈利能力,不再依賴政府的資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