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好吧。那我們把視線轉向在北京舉行的歐中峰會。作為商會,你們會采取哪些措施來促使布魯塞爾和北京雙方改善經貿關係、解決現在存在的各類問題和摩擦?
唐亞東:今年夏天,中國政府發布了24條旨在改善直接投資環境的措施,受到了經濟界的好評,這可以說是近5年來最積極的措施。我們相信中國政府會拿出誠意切實推進這些措施,歐盟商會也在幫助成員企業理解好這些涉及知識產權、同等待遇等方面的措施,從而能繼續投資中國。我相信這也是北京方面的目標,展示中國依然開放、依然需要外國投資的形象。
德國之聲:前往中國參加峰會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可以被認為是「對華去風險」概念的最初提出者之一。峰會期間,「去風險」必然會成為雙方領導人之間的一大爭議話題。歐盟商會是否也會積極配合推進「對華去風險」?你們是否會嘗試說服在華經營的歐洲企業犧牲一些眼前利益來推動「去風險」?他們是否已經在這麼做?
唐亞東:首先我們要正確理解「去風險」這個概念。歐洲人談「對華去風險」,並不是要「脫鉤」,而是要確保在發生疫情、戰爭等「黑天鵝事件」時產業鏈供應鏈不至於中斷。這需要相關企業做好准備、提高韌性。歐洲的《關鍵原材料法案》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防止就某一原材料依賴單一國家。我們比較擔心的是中國有許多文件都在強調自給自足或者類似的「雙循環」。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對在華企業的經營信心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所以作為歐盟商會,我們強烈建議中國官方避免使用這種會嚇退外國企業的概念。而對於「去風險」,我們則有著十分清晰、理性的理解。其實中國推行「去風險、遠遠早於歐洲。我們需要在「去風險」時掌握好平衡,所以我認為歐中雙方近期加強對話、尤其是高級別對話是一件好事,有助於相互解釋、相互理解訴求,從而確保歐中經貿關係能夠改善並繼續符合大家的利益。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道,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