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於2024年1月舉行總統及國會大選,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沙特撰文直言,隨著美國加強應對中國帶來的嚴峻挑戰,以及台灣在其中的關鍵角色,美國在台灣選舉後仍會延續當前兩岸政策,而在中國無止境地展示武力情況下,台灣新總統不太可能有挑釁行為,且可能為了強化威懾而繼續傾向與美國合作。
《外交家》(The Diplomat)11日刊登沙特(Robert Sutter)文章,內容稱2024年的台灣總統大選被視為美中台關係反曲點(拐點),「不過這選舉未必代表美國2024年對台灣和中國政策的轉折點」。他表示,執政的民主進步黨候選人、副總統賴清德若當選,被廣泛認為會延續現任總統蔡英文與美國史上最密切的關係。
「華府和台北當局合作應對中國,比冷戰高峰期以來任何時候還要密切」,沙特提到,賴清德的主要對手侯友宜代表的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維持定期聯繫,且政策被視為尋求與中國有更密切往來,但台灣大眾看法讓侯友宜不得不淡化國民黨過往遵循中國「一個中國」觀點的政策。
沙特指出,侯友宜和幕僚努力向美國官員及意見領袖保證,他若執政會繼續和美國合作,建立台灣嚇阻中國進犯的韌性。他直言,部分美國國會議員和意見領袖對侯友宜及其政黨抱持懷疑,而若是侯友宜當總統,其強化台灣軍事能力的情況或許不會比賴清德當總統來得強健。
沙特直言,倘若發生上述情形,美國國會的批評可能會增加,或許還會認為台灣政府在美國努力反制中國的代價中「搭便車」(free riding)。他表示:「基於台灣在美國努力反制中國挑戰中的重要角色,拜登政府任期最後一年看來不太會像國會的批評者一樣,公開反對台灣總統。」
中國對美國形成3大類挑戰
沙特稱,中國對美國的多面項挑戰可分為3大類,首先是中國過去30年間的軍事現代化迅速發展,使得印太平衡傾斜和支持中國領土擴張,並損害美國尋求主導該區域的盟友與夥伴關係。再者,中國企業在國家支持下,竊取外國智慧財產權,而範圍廣大、資金充裕的黨國措施大規模干預市場、損害國際競爭者。
「中國現在於高科技產業及相關軍事力量尋求全球主導地位,以取代美國」,沙特提到,最後是中國挑戰全球治理,即運用經濟依賴、包括貪腐普及和抓住菁英的影響手段、掌控重要基礎設施來迫使服從其偏好,使得中國掠奪性經濟行為與領土擴張主義合法化。
沙特還說,中國反對負責任治理、人權和民主,也反對美國結盟,並支持俄羅斯違法的擴張主義,以及對公民不負責任、濫用主權法治、經常貪汙的世界領袖。他指出,中國試圖破壞美國在亞洲的力量和影響,還有尋求支配未來高科技產業,對美國基本國安與福祉是既存威脅,「這2個挑戰特別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