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借錢引誘更多民眾墮進欠債陷阱
在湖南省長沙市從事貿易生意的張從志,就因為在疫情的時候收入大幅減少,而希望透過貸款解決燃眉之急,可是因此陷入難以解決的欠債危機。張從志向美國之音分享他的故事:「借錢是從兩三年前開始吧,那時候有網路貸款,很容易就借到錢,所以就借了。可是後來一直沒錢,所以還不了錢,欠了十多萬元。沒人可以幫助,唯有自己想辦法,延遲還錢吧。」
另一方面,部分企業主也可能在藉貸前已立壞心腸,在貸款到手後便找時機卷舖走人,令銀行無法討回壞帳。在山東省濟南市從事銀行貸款業務二十年的陸筱娟坦言,愈膽大的人愈敢貸款。她告訴美國之音:「都是有錢的人才會來借錢,一般人都不敢來借,因為怕還不起來。膽小的老百姓都不敢來貸款,膽大的才敢貸款,因為他不怕被抓到。」
引致中國民眾負債問題嚴重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人民能夠比以往更容易透過信用卡進行借貸,從而埋下欠債的伏線。陸筱娟表示雖然一般民眾不敢直接向銀行借錢,也因為沒有房屋或汽車抵押而無法直接申請,不過透過信用卡借錢的就很多,因為他們很容易獲得銀行發出的信用卡,基本上是只要有身分證和沒有不良紀錄,銀行就會發信用卡給他們。
於是中國銀行錄得從信用卡而來的未償信貸問題也很嚴重,中國人民銀行於今年9月1日公佈的《2023年第二季支付體系運作總體情況》,指出截至今年第二季末,該行的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896.46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增長3.54%,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05%,較去年增加0.05個百分點。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馬天嬌指出,去年中國全國人均持有信用卡量達0.57張,按比例計算為每兩個人之中有一人擁有信用卡。
民眾普遍對借錢風險缺乏概念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榮譽教研學者李兆波認為,另一個容易令中國人債台高築的原因,是中國人普通不了解向銀行貸款的風險和成本,尤其是不懂如何計算利息。
李兆波告訴美國之音:「我接觸的內地朋友普遍沒有計算利息的概念,比如說香港人普遍知道透過信用卡透支現金的利息很高,但內地人沒這概念。而且香港人知道可以選擇低息貸款的方法,相較之下大陸人對此不理解,甚至是沒相關概念。於是一旦他們的現金週轉出現困難,就無法償債連本帶利的債務,而且還不到錢的話會催生更多費用,令他們更還不起。」
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大陸人民的消費模式轉變,包括在物質生活上追求更高品質,同時價錢又更昂貴的奢侈品,但薪金增幅沒有提升至同一水平,令人民更希望透過借錢去滿足購物慾。
李兆波舉例說:「購買最新型號的iPhone智慧電話對大陸人的薪金來說是很大的負擔,如果是一般打工族,也許要藉錢才可以買到。有穩定收入的話要還款也許不是問題,可是一旦薪金減少或失業,就完全無法還錢,時間一久就變成負債,長久下去或許演變為國家經濟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