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如果賴清德贏了怎麼辦?包士可:拜登必須放棄「戰略模糊」,防止北京上演災難性誤判

2023-12-13 15:31

? 人氣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2024台灣總統大選明年1月13日就要登場,曾任職美國五角大廈的官員包士可投書《國會山莊報》(the Hill),呼籲拜登必須終結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以免民進黨贏得台灣大選後,北京會像1950年的朝鮮政權一樣誤判局勢、發動災難性的戰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個月在舊金山據稱曾向拜登表示,華府不應干預「中國內部事務」,像是對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拜登則說他希望台灣大選「不會出現任何介選行為」。曾任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中國科科長的包士可(Joseph Bosco)指出,美方應當採取更多行動對抗中國的干預選舉。

包士可指出,一旦賴清德與蕭美琴贏得明年的台灣大選,這也代表民進黨贏得台灣8屆總統公民直選的第5勝,北京可能判斷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並且援引2005年的《反分裂國家法》:「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如果北京真的動手,包士可研判中北京可能採取的行動包括:對台灣實施海上和空中隔離、禁運、或撤底封鎖,時任美國眾院議長的裴洛西(Nancy Pelosi)去年8月訪台時,中國就曾採取類似做法;或者奪取台灣離島;甚至發動全面性的兩棲、空中與飛彈攻勢,直接入侵台灣。上述每種選項對北京來說都有其優勢與局限性,對台灣來說同樣是挑戰與機會並陳。但包士可認為,真正的關鍵在於:美國所扮演的角色模糊不清。

拜登在其總統任內曾4度宣告美國政府將會保衛台灣,但白宮、國務院官員或拜登本人卻總是藉著「澄清」美國對台政策「沒有變化」,削弱了原來訊息的威懾價值。包士可認為,這樣的做法類似時任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奈伊(Joseph Nye)在第三次台海危機時所採取的「戰略模糊」策略,因為奈伊當時對「倘若中國進一步攻擊台灣,美方會採取什麼行動」的回應便是:「我們不知道,你們也不知道,這取決於具體發生什麼事。」

時任國防部長的裴利(William Perry)與奈伊的相關聲明,後來並沒有被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所收回,後來的美國政府官員也沒有做出任何進一步的「澄清」。也就是說,其實奈伊對台海局勢與美軍是否馳援的表態,直到今天仍是華府的立場。這也符合1979年《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中的不確定性,因為《台灣關係法》只要求美國「保持」保衛台灣的能力,但並沒有強制要求華府行使這種能力。此外,這也沒有超越《上海公報》(Shanghai Communique)的內容,也就是華府「希望」台灣的未來能「和平」解決。

不國就如同美國從未承諾使用武力協防台灣一樣,北京也從未放棄使用武力征服台灣。自從柯林頓政府發出「戰略模糊」的訊息以來,中國過去28年一直在進行備戰(也就是以攻擊潛艦與反艦彈道飛彈為主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並且祭出資訊戰來加強威嚇—對美國或任何膽敢參與協防台灣的美國盟友構成嚴重威脅—讓華府認為「協防台灣的成本和風險」,已經超越了「協助台灣維持自由」的好處。

中方官員曾經警告,洛杉磯和「數百個美國城市」都將遭受核襲擊,美國在日本的基地將被摧毀、航空母艦將被擊沉,上萬水兵喪生。但中國需要擔心美國在台灣遭受攻擊時作出明快反應嗎?包士可不無諷刺地表示,拜登唯一一次採取果斷軍事行動是在阿富汗,災難性地結束了他和川普都承諾過的「永遠的戰爭」。鑑於美國與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根本沒有辦法阻止侵略,包士可認為,唯有美國向台灣提出可信、充分準備且具說服力的承諾,才有可能讓北京相信,要是中國對台灣發動侵略,將會付出極為可觀的代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