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秉逵觀點:以哈戰爭中的印度 又一次「積極中立」的展現

2023-12-15 07:10

? 人氣

印度的穆斯林,將這次印度轉而支持以色列為一個對穆斯林不友善的訊號。(資料照,美聯社)

印度的穆斯林,將這次印度轉而支持以色列為一個對穆斯林不友善的訊號。(資料照,美聯社)

印度長年以來對巴勒斯坦相當友好的,印度雖然承認以色列,但一直較為關心巴勒斯坦人的權益,它是第一個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非阿拉伯國家,在全球139個已承認巴勒斯坦獨立的國家中,印度是率先在1988年承認的國家之一,反觀以印關係在冷戰時期相當疏離,一直到1992年雙方才建立外交關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但在這次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中,印度明顯改變了以往的親巴立場,印度總理莫迪在哈瑪斯攻擊後立刻發文支持以色列,並致電以色列總理表達慰問,接著印度在聯合國大會中關於人道休戰的決議文中投下棄權票。當以色列開始圍攻加薩走廊時,印度支持聯合國安理會關於人道主義暫停(humanitarian pause)的決議,重申對於保護平民的立場,但它始終沒有要求停火或是呼籲談判。儘管印度政府宣稱其立場從未改變,但是過去印度政府都會同步聲明支持巴勒斯坦以平衡對雙方的支持,這次卻實際上支持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行動,與過去的親巴立場有重要轉變。

2023年8月22日,印度總理莫迪到南非參加金磚國家(BRICS)峰會。(AP)
在以哈戰爭中,莫迪(見圖)從原先親巴的立場,改成支持以色列。(資料照,AP)

表面上來看,印度政府的轉向跟將哈瑪斯的攻擊有關係,印度將此次事件視為恐怖主義,而印度自己飽受恐怖主義的威脅,因此支持以色列以強硬手段回擊,不過儘管印度將十月的攻擊定調為恐怖主義,印度至今都未宣布哈瑪斯為恐怖組織,以色列在攻擊後要求印度表態,印度也不為所動。然而除了國家安全的理由之外,以印關係明顯加深也是莫迪願意公開支持以色列的原因,相較於國大黨的冷淡以待,莫迪是印度第一個出訪以色列的印度總理,納坦雅胡也在隔年回訪,兩國建立更多的貿易與軍購關係。

印度明顯轉向的深層原因在於國內政治風向的轉變,莫迪帶領的印度人民黨(BJP)素來有濃厚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莫迪上任後曾推行對國內穆斯林不友善的政策。而印度主要的恐怖主義威脅是由穆斯林組成的喀什米爾民兵組織,這成為印度穆斯林與印度教社群的根深蒂固的社會矛盾,右派的印度教民族主義者視穆斯林為不屬於印度文化的外來者以及破壞者。攻擊事件發生之後,大量醜化巴勒斯坦的假訊息在印度社群網路上流傳,右翼媒體也煽動對穆斯林的仇視。十月底在克拉拉邦的一起炸彈攻擊,也被假傳為親巴勒斯坦組織針對猶太人的攻擊,但遭攻擊的地區根本沒有猶太人聚落。在這個背景下,印度政府的立場反而受到許多印度教民族主義者支持,認為政府應與以色列站在同一陣線。

2023年6月29日,穆斯林在印度新德里的賈瑪清真寺祈禱。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將慶祝古爾邦節、也就是宰牲節,紀念先知亞伯拉罕準備按照真主的命令犧牲他的兒子。 (美聯社)
印度政府的立場反而受到許多印度教民族主義者支持,認為政府應與以色列站在同一陣線。(資料照,美聯社)

因此對於印度教民族主義有反感的民眾,特別是印度的穆斯林,視印度這次轉向為另一個對穆斯林不友善的訊號,以色列進軍加薩以來,印度國內各地都出現支持巴勒斯坦的街頭抗爭,引發抗議者與警察的衝突,在野的國大黨也趁此機會批評莫迪政府,認為莫迪背棄了巴勒斯坦,也背棄了對於民族自決的承諾。

以哈戰爭目前看不到結束的盡頭,加薩的人道危機並未改變印度的立場,然而這可能影響印度與穆斯林國家關係,印度2021年與以色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美國組成了I2U2,要深化經濟關係。印度近期又推出了中東與歐洲經濟走廊的願景,目的在於促進與中東國家的關係,與巴基斯坦和中國競爭中東的影響力。攻擊事件發生以來,莫迪也接連與以色列以及阿拉伯國家首腦通話,表達關心巴勒斯坦人民但譴責恐怖攻擊的立場。然而印度在這場衝突中確實沒有採取積極作為支持巴勒斯坦,這是否會損及它跟主要中東國家的關係,可以從後續推動經濟走廊計畫是否順利來一窺究竟。

*作者為臺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