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志克觀點:美國大學為什麼較容忍擁巴勒斯坦的言論?

2023-12-27 07:10

? 人氣

2023年12月5日,美國哈佛大學校長蓋伊(Claudine Gay)與賓州大學校長麥吉爾(Elizabeth Magill)出席國會聽證會(AP)
2023年12月5日,美國哈佛大學校長蓋伊(Claudine Gay)與賓州大學校長麥吉爾(Elizabeth Magill)出席國會聽證會(AP)

然而,為什麼大部分的美國大學都認為應該給擁巴勒斯坦派多一點的發聲空間與言論自由呢?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猶太裔師生之所以覺得身體安全受到威脅, 是因爲擁巴勒斯坦派在抗議遊行時高喊 「intifada revolution」。 Intifada 這個字在以巴衝突的歷史指的是巴勒斯坦人為了反抗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的高壓軍事統治,所發動的暴力抗爭和起義行動,性質就像在19世紀末日本初期佔領台灣時, 台灣人所發動的武裝抗日運動如北埔事件和西來庵事件等。在這些武力衝突中,雙方都有平民傷亡, 但最終大都以被佔領者大量犧牲不得不屈服為收場。

在公共空間宣揚 intifada 就像高喊「驅除韃虜、反日復清」一樣,主要目的在宣傳理念、激勵士氣,而非威脅傷害特定日本人,更談不上意圖對日本人作種族清洗。更何況,兩方對戰,通常只有強勢方才能清洗弱勢方的種族,而在當今以巴衝突中,以色列實為強勢方,所以擁以色列派硬把intifada 擴大解釋成種族清洗實在是有點誇大其辭了。

爲了阻撓巴勒斯坦建國,以色列運用各式各樣的手段壓低國際對巴勒斯坦人的支持。首先,每當以色列欺凌巴勒斯坦的情事發生且國際開始有批評討論的聲音時,以色列就會試圖將這類行為連結等同於反猶太主義,以減緩輿論發酵速度、降低批評的後座力。其次,假如國際上就某巴勒斯坦事件歸責於以色列的共識成形,乃至聯合國安理會有譴責以色列的具體提案,以色列幾乎都可依賴美國行使否決權將其淹滅。最近幾年,以色列更是有計畫地與周遭阿拉伯國家建立正常化外交關係,以逐步削弱他們對巴勒斯坦建國的支持力道。最後,以色列政府刻意扶植哈瑪斯成為能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分庭抗禮的政治勢力,結果是巴勒斯坦人無法形成團結一致的力量與以色列在建國議題上全力週旋。

美國名牌大學刻意給同情巴勒斯坦的言論多一點空間,就是希望國際能持續關心、協助與支持巴勒斯坦人建國的議題而不被汙名化為反猶主義者。否則,在以色列深重縝密的拒止阻擋手段下,巴勒斯坦人幾乎毫無翻身的機會,最終必將墜入「徹底無盡的絕望」中,而這種萬念俱灰的氛圍正是10月7日哈瑪斯恐攻的濫觴!

*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