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2023.11.5)報導指出,新北市特教學生(特生)人數逐年增加,造成特教教師(特師)負擔,新北市教育局因此研擬113學年度縮減特教教師每週授課節數,以提供更好的教學品質。文章還提到110學年度新北市國小特教代理教師高達36%,民代便質疑家長如何能安心教學的長遠穩定?新北市教育局則回應,近年已陸續增加兩百多名教師,穩定人力後再逐步提升正式教師比例。
特師的工作量過大,已是特教圈內廣受討論的議題。這次新北市教育局面對民代的質疑,提出「縮減特教教師每週授課節數」為解決方式。但是以減少每週上課節數,來減輕特師的工作量,其實是把馮京當馬涼。只能說行政單位真是不了解現場教師的勞苦與需求,甚至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本文在此以上述報導的國小特師為例,說明特師的工作性質與目前教育現況,並提出真正問題的核心。
近幾年縣市資源班的總人數不斷增加,代表每校資源班「生師比」正逐年墊高
生師比是指學校裡學生和老師的比例,多由總額人數進行計算。新北市教育局回應每年都在擴編特師人數以因應特生的增加。但是從表1來看,近三個學年度六都增加的資源班班級數,除了桃園市之外,皆無法對等吸納其所增加的特生人數,當然資源班生師比會越墊越高。
應當優先考慮降低生師比,再談減少授課節數
資源班的生態不能當成普通班生態來檢視。普通班因為有一班最多學生數限制,所以當普通班導師因為某些原因減少授課二節,他會先考量放出兩節課的科目。對普通班教師來說,降低授課節數等同減少授課科目/領域,也就減輕他們的備課壓力,可以把更多時間用來從事班級經營或是處理學生行為問題。
但是,資源班沒有學生總數限制,卻還有每週上課人次的要求,若只考慮降低授課節數,是變相在增加每一組上課的特生人次。特師再如何專業,也不可能三頭六臂顧及個別化、小組化的教學品質!我們曾經訪談過幾位特師,他們反而寧願每週超出法定節數的授課,目的在降低每節上課人次,以期照顧到每位學生的學習、多些時間引導突發情緒、問題行為的特生。所以問題不在處理授課特師的節數,在於資源班特生人數沒有上限限制。
特教教師扮演的角色多元,不僅僅只有教學而已
特師除補救特生學科學習,還要能隨時入普通班支援特生問題行為;他們是特生心理、情緒、行為的輔導老師;是家長、導師的特教知能諮詢者;是協助學生融入普通班的融合推手;是應對縣市教育局各式各樣特教業務需求的行政助理;此外還是心評教師,協助特教需求學生取得特教資格。
要扮演好這些吃重的角色,除了需要強大的不同專業背景,更需要花費時間觀察與處理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這些責任制的工作量並不會因為特師減少授課節數而消失。特師只能優先解決有時間規定的行政交辦業務,在加班處理備課事項。
此外,從上表中讀者不難理解,該縣市存在高比例代課教師的原因。各縣市的資源班生師比沒有一定的標準,甚至不同縣市的資源班學生數可以相差到4名特生。這會造成正式特師有機會寧願往較低生師比的縣市調動,或者改轉任普通教師的原因之一。
結語
特教教師的角色早已被多元化,授課只是職責之一。就算如此,特教教師一職也不該被神化與美化!神話他們有多個腦袋與手腳的高效能,以及用教育愛美化他們血汗辛勞的過程。臺灣特教學生的受教權早已聞名於鄰近亞洲國家,但要符應國際社會融合教育的推廣,更應該朝向學生受教品質的提升。
羊毛出在羊身上,很慶幸有民代看到在教育現場被邊緣的問題,但是特教生態不等同普教生態。降低資源班的生師比才是解決問題的重點,甚至應當責請教育部訂定全國資源班生師比的合理區間,千萬別讓相關行政單位誤把馮京當馬涼啊!
註:
[1]報導所指的特師為國小教育階段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