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copyright law could threaten the AI industry in 2024 https://t.co/qgN1RLDGpq pic.twitter.com/em3jAf5Upf
— Reuters (@Reuters) January 2, 2024
縮小比例尺來看,Napster時代的展望似乎都落了空。著作權法沒有配合新科技做出修改,而是新科技配合著作權法,但新的現實並沒有對創作者產生助益,賺的錢沒有增加。2000年代iTunes每賣出一首歌,音樂創作者可以從0.99美元中獲得分潤,不難看出這個數字很難讓他們賴以維生。而近幾年串流平台風行,創作者的處境又更加艱難,他們從Spotify賺取的錢需以美分(0.01美元)計算,簡直微乎其微。
Napster重演 ChatGPT退燒虧損
二十年前的音樂分享服務與今天的AI有不少相似之處,像是Napster和ChatGPT都擴散得非常快,這方面似乎是得益於大學生的推廣。AI模型和P2P傳輸一樣,位於法律的灰色地帶,它們受訓,能夠處理龐大的版權作品資訊,而生成的成品不需向版權所有方補償任何費用。已經有人向AI提訴,議題主軸是在公平使用原則底下,是這些AI系統應否受到保護。這不是單純的法律問題,律師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梳理資訊。
From copyright battles to fears of deepfakes derailing elections, here's what to watch out for in the world of AI.https://t.co/uNYTWHlZRj
— DW News (@dwnews) December 31, 2023
馬克吐溫曾說:「歷史不會重複,但會押韻。」AI肯定者常說,ChatGPT和類似的服務一定會出現,無可避免,我們無法把精靈關回罐子裡。AI肯定者認為,如果大型語言模型擷取資訊的方式和過時的著作權法衝突,那麼著作權法肯定需要修正。
但是正如Napster的前例,當時看來,時代會為Napster轉彎,然而事實轉往另一個方向,那麼AI也是如此。目前看來,ChatGPT是個燒錢的服務,每回答一個問題都會造成虧損。當然,它有可能把虧損化為壟斷,華麗轉身成為另一間亞馬遜(Amazon),但也有可能和經營共享空間的WeWork一樣高估收入,收支失衡而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
The New York Times sued OpenAI and Microsoft for copyright infringement, a new front in the debate over the use of published work to train AI. https://t.co/u8qZ247dCl
—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es) December 27, 2023
不過一兩年前,所有人都認為音樂和藝術應該往Web 3.0(Web3)、區塊鏈、去中心化等技術發展,創作者的報酬會從真金白銀變成非同質化代幣(NFT),但是加密貨幣一旦泡沫化,這些願景也隨之破滅。
新科技不能免於現有法律的限制,有些開發者會花時間規避這些限制(參考Uber和零工經濟),不過比起比勞動法規,著作權法追趕新科技的速度更加快速。只要損害現有產業利益的疑慮顯現,新科技就必然需要配合法規改變。作者指出創意產業的邊界正在重新協商,希望這次創作者們也能坐上談判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