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8日發布一份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能源補貼(energy subsidies)成本將高達5兆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0兆元),遠高於全球的醫療保健支出,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這筆天文數字佔了全球6.5%的GDP。
能源補貼政策不僅會增加政府財政負擔,同時也會對國家的經濟效率、經濟成長產生負面的外部性,甚至加深貧富不均的問題,甚至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都會有不利影響。
影響氣候變遷、全球暖化
IMF指出,能源補貼定義為:消費者支付的能源費用與其「真實成本」的差異。真實成本包括能源供應的本身成本,加上對於人體、環境造成汙染或傷害等外部性成本,其中,當地居民所承受的地方污染為最大宗的外部性影響,約佔了一半,而溫室效應約佔了四分之一。
中國補貼全球之冠
不論是在開發中國家,或已開發國家,能源補貼政策都是極為普遍的現象,依照絕對值計算,中國的能源補貼高達2.3兆美元(約新台幣70兆元),為全世界最高,其次是美國、俄羅斯、印度和日本,而光是新興亞洲經濟體,就佔了世界總額的一半。
除了數字本身巨大外,能源消費的外部性影響才是我們得關注的;根據WHO的估算,僅僅在中國,每年就有超過100萬的人因為化石能源、煤炭燃燒所引起的空氣或環境汙染,而過早死。
中國每年超過100萬人死於環汙
但在近年來,出於財政問題或環保意識因素,許多國家已慢慢改革能源補貼政策,如埃及、印度、印尼、墨西哥等國家。其中,印度的改革政策為人激賞,在2014年時,印度取消了柴油補貼政策,價格全面由市場機制決定,同時對液化石油氣(LPG)進行現金直接補貼,消費者購買LPG後,補貼款項將直接存入消費者綁定的帳戶,此舉可使低收入戶的權益受到保障。
印度啟動改革
事實上,削減能源補貼的鉅額數字,以擁有更多預算資金運用空間,對國家的財政狀況是相當有效益的,舉例來說,可以為國家減去壓抑經濟成長的稅種(如勞動稅)、增加公共支出(基礎設施和教育)、實現社會福利政策;而由於高汙染能源的價格不再受到人為的壓低,綠色能源將可能因為價格優勢吸引到更多的投資。
低油價、低通 改革好時機
油價較為低廉和低通膨的現在,是執行能源稅收和改革能源補貼的好時機,即使國家出於財政因素而改革能源補貼,仍有助於全球環境的改善─至少降低17%的碳排放。
國家當局採取符合自身利益的行動,改革能源補貼政策,將有助於今年底在巴黎氣候變遷會議上的討論,進而使其他國家受益,因此未來的道路很明顯:透過在地行動,解決全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