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翻譯人員順手搜集情報 影響板門店的談判」
常成提到,有的翻譯就寫過回憶錄,當中寫美國要求他們要以個人身分應聘,要求不能洩漏資料,但他們同時也是軍人,赴韓之前國防部就有訓過話,說能收集情報就收集情報,當中有的人是願意做情報工作,有些人是單單出於愛國心,而像已故外交官陸以正的回憶錄裡就有寫,他周末到台灣駐韓大使館打牌,就順便把自己收集的情報也帶一份給使館。
對此常成說明,其實美軍反情報機關CIC也有在使館周圍,佈署反情報人員,但也無法阻止,因為這些翻譯都只是平民雇員,周末的活動,要去大使館喝酒、打牌時順手帶些資料,都是管不到的,而美國大使也有向華府報告過,說中華民國的大使館迅速擴張,質疑他們到底在幹什麼,更覺得這些台灣來的中國人影響了戰俘營跟板門店的談判。
但這些翻譯人員,究竟如何影響戰俘?常成指出,反共的戰俘要求去台灣時都會寫血書、各種請願信函,但戰俘營內是不能通訊,信是不能帶出來的,台灣派去的記者中,有些可能就是情報人員,在戰俘營周圍打交道,但依然進不了戰俘營,然而翻譯人員則是長住在戰俘營周圍,可以從裡面帶情報進出,透過外交郵報甚至電文送到台灣,「所以蔣介石對戰俘營的瞭解絕對超過杜魯門,就連毛澤東也不知道戰俘營發生什麼事情,只有蔣介石知道裡頭的情況。」
「台灣都可以在美國做出重大決定前,宣傳影響局勢」
常成談到,所以當時台灣每次都可以在美國做出重大決定前,進行宣示影響局勢,蔣介石的日記裡,1952年更幾乎天天都在寫戰俘營的事,寫到他很擔心美國最後會全部遣返這些戰俘,所以要發動美國的輿論,透過在美國的親華、親國民黨遊說團體,在國會、媒體發起宣傳,導致很多美國民眾寫信給參議員、眾議員,要求政府堅持志願遣返,可以看到蔣很積極在籌劃,如何激起美國民眾對於這些戰俘的同情,並向美國施加壓力。
常成並指出,從前後順序來看,台灣為什麼都可以再關鍵事件同一天,甚至前1、2天就做出動作,很可能是情報人員掌握了資訊,不過這也只是一個可能的解釋,雖然相關機密文件可能永遠都找不到,但他認為,這是個合理的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