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美國學者解析賴清德當選:美中衝突的可能性再度上升,美國與台灣應加強對中威懾

2024-01-18 18:49

? 人氣

20240115-總統、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與蕭美琴今(15)日接見前國安顧問海德利、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組成的台美跨黨派前資深官員代表團。(賴清德競選總部提供)

20240115-總統、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與蕭美琴今(15)日接見前國安顧問海德利、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組成的台美跨黨派前資深官員代表團。(賴清德競選總部提供)

2024台灣總統大選落幕,民進黨贏得總統直選後史無前例的三連勝,並宣稱「台灣事實上已經是與中國不同的獨立政體」。不過賴清德的勝選也讓許多分析師憂心兩岸局勢,外交政策研究所亞洲項目主任貝克利(Michael Beckley)就在《紐約時報》撰文警告,這次大選結果恐怕意味著「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可能性」正在變小、美中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正在變大。

目前也在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任教的貝克利指出,台灣這次總統大選的結果顯示,台灣選民根本不把北京「賴清德當選可能引發戰爭」的警告當回事,但這也意味著「美中發生衝突」的可能性又增加了一分。雖然這次大選解決了「台灣將何去何從」的疑問——台灣人民決心維持自治、跟中國保持距離、更不願意跟中國統一,不過北京也更可採取軍事選項解決台灣問題。

貝克利認為,台灣人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其來有自,國民黨在1949年內戰失利來台後,曾堅持「統一中國」的官方政策長達數十年的時間。因此台灣究竟是「中國的一部分」或者「獨特的自治政體」,一直是台灣政治的爭論焦點。若把時間倒回到1994年,當時台灣有更多人自認是中國人而非台灣人,贊成與中國統一的民眾也比支持台灣獨立的更多。北京曾想藉著經濟誘因迎合台灣內部的統一情緒,但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民主化,台灣民眾的想法也發生了變化。

隨著中國經濟陷入停滯,北京所能提供台灣的好處也越來越少。加上中國對香港的鐵腕鎮壓,讓台灣的人心日益疏遠。如今習近平已不再單獨使用經濟誘因,而是更多地轉向經濟脅迫、軍事威脅、認知戰,企圖迫使台灣與中國統一。貝克利認為,現在看來習近平的策略已經徹底失敗,因為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台灣人認為自己完全是台灣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民眾只剩2.5%;將近半數台灣民眾傾向於台灣將在未來獨立,27%希望維持現狀,想與中國統一的人只剩下12%。

不過在貝克利看來,習近平也有理由對這次台灣大選的結果感到安慰。畢竟民進黨的得票率比四年前更低,這次還丟掉了立法院的多數席次。但貝克利強調,民進黨在這次大選中的表現並不代表台灣人不想要獨立,而是更有可能代表他們對薪資停滯、房價高漲等民生問題的不滿,以及選民對民進黨已經執政八年的厭倦。不過從國民黨這次的表現來看,習近平在台灣也不再有一個可靠的夥伴來談判統一,因為連對北京更為友好的國民黨也開始迎合傾向於獨立的選民,代表國民黨競選總統的侯友宜也明確排除了跟中國談判統一的可能性,並且承諾當選後要與美國、日本等民主國家合作,加強台灣的軍事力量。

貝克利指出,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拿捏一種謹慎的平衡—既要阻止中國侵略台灣,又要向北京保證華府不會支持台灣獨立。然而台灣選舉之後,美國也進入總統大選的白熱化階段,製造分裂的選戰使得台灣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候選人可能會對中國發表強硬言論、進而激怒北京,大選年的政治行為也可能破壞美國為發生衝突做的準備。畢竟去年的黨派之爭已經阻礙了軍事開支的法案、五角大廈建設基地、購買武器、以及擴大美國工業基礎的努力。

即便拜登總統曾數度表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將採取實際作為保衛台灣。然而美國對烏克蘭提供的支持已經使得供應台灣的武器遭到延宕。美軍如果真的與中國發生衝突,美方的飛彈也將在數週的高強度戰鬥後消耗殆盡。出於對美國政治失衡、以及重回白宮的川普可能再次主張「美國優先」的擔憂,其他國家要是對制裁北京有所猶豫,美國恐怕也難以建立能夠阻止中國入侵台灣的有效聯盟。

貝克利強調,單單「不支持台獨」恐怕不足以阻止北京對台動武,因為對中國來說,台灣的繁榮、選舉、自由、法治和新聞自由本身就可能激怒北京,台灣日益強化的國家認同,更對中國的統一大夢造成威脅、甚至讓台灣永遠無法與中國統一。中國早在《反國家分裂法》中強調「如果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中國可能會使用武力」,台灣與美國的領導人應當認識此一嚴峻現實,採取更多提高軍事威懾的實際行動、針對這個危機展開公眾對話、也避免不必要的火上澆油。

貝克利憂心忡忡地指出,如果不能抓住眼前的這個重要時機,或許就不會再有另一個機會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