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自己不在,孩子該怎麼辦,是許多特殊兒家長最掛心的事,唐氏症基金會以「家」之名,在台北市文山區打造了全台首家導入AI人工智慧的24小時全日型機構,盼科技為守護加分。
「我老了不能照顧孩子,孩子該怎麼辦」,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身為唐寶寶的爸爸,眼看女兒30歲了,這是他最擔心的事。像家一樣的全日型照顧機構是林正俠矢志要完成的使命,他希望創造能交到朋友、學習、體驗人生的24小時住宿機構,而非沒有靈魂的空殼。
結合AI科技,全日型身障機構人力更省
林正俠的夢想一步步實現,台北市文山區興岩社福綜合大樓今天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啟用儀式,唐氏症基金會在這裡成功打造全國第1家結合AI全日型身障機構服務,興岩園區是陽明教養院永福之家拆遷期間的中繼服務據點之一,扮演近80名院生銜接新生活的重要角色。
未來住在興岩園區的院生年齡分布從25歲到74歲,機構內明亮、溫馨的裝潢,好似民宿一般,打破一般人對於住宿機構的想像。這裡以「家」為概念規劃10個小家,每個小家約有4個房間,推開小家大門,入眼的是能觀賞電視節目、有舒適沙發的公共區域,彷彿回家一樣。
興岩園區全日型機構最特別的不是裝潢,而是結合科技讓照顧與守護更加分。林正俠說,機構教保員普遍都是較資深的工作人員,希望透過輔具或AI減少職業傷害,以利留住人才,讓照顧經驗得以傳承,甚至創造友善職場,更能提升年輕工作者投入全日型機構服務,「這裡是我們的第一站。」
興岩園區不僅有安全守護平台,還有能監測睡眠狀態、放鬆肌肉的智慧床墊,以及能感知呼吸、離床、跌倒的感測裝置,可即時透過LINE聊天機器人提醒照顧者;許多家具就是輔具。透過符合人體工學輔助裝置,如自動調整高度的洗手台,依照院民身高差異,讓刷牙、洗臉更加安全。
台北市立陽明教養院長廖秋芬說,台北市有12萬名身心障礙者,但全日型住宿型床位僅有2000多個,遠遠不足以滿足所有人需求,最大的考驗是人力不足,希望招募更多人手就必須減輕住宿機構照護壓力,導入智能科技是好趨勢,希望「興岩模式」成為住宿機構標竿。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