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的宇文拖著行李箱,離開了位於北京豐台區的一間30平方公尺的loft套間,踏上回鄉過年的長途客車。他說,那一刻自己心裏不停地默唸,「只要堅持幾天就又可以回來了。」
這天距離農曆新年(2月10日)不到一周的時間,大客車途經的街道也早已裝飾一新,充滿了年味。這個失業大半年的北方小伙卻開心不起來,心情猶如北京的氣溫一樣,幾乎降至冰點。
他說,這次回家過年更像是「一道坎」。「如果可以選擇,我一定不會回去,」他說。
逃避「熱情的親戚」
在中國,農曆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客居異鄉的人們,都會在節前幾天不遠千里趕回家鄉。這種每年一次的大規模人口流動俗稱為「春運」。 民間有過「年關」之說,指的是返鄉途中的舟車勞頓,年前年後的日夜操勞和繁瑣禮尚往來。對宇文一樣的許多年輕人,還有經濟拮据和社會壓力下回不回鄉的糾結,回鄉後父老鄉親面前可能受到的工作,收入和情感方面上的「拷問和審視」。
近年來,離鄉別井的年輕人對於回家過年一事變得「三思而後行」,甚至有人為了逃避「熱情的親戚」而選擇在外地過年。今年,在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和抖音上,「過年不回家」成為了不少人討論的話題。有人髮表文章稱「寧願待在出租屋,也不想回家過年」,也有失業的網民調侃說「別人提錢回家過年,我提前回家過年。」
對於在北京生活了10年的宇文來說,他從來沒想過今年會因為失業而抗拒回家過年。擁有一流本科和碩士學歷的他,去年年中被一互聯網企業裁員,失去高薪工作。 之後,便走上艱難的求職之路。
起初,作為在北京曾經月入2萬元人民幣的宇文並不覺得找工作是件困難的事情,但當投出的簡歷陸陸續續地石沉大海後,他開始變得十分焦慮。
「從開始我會覺得比較自如或者是心態比較平穩,之後開始覺得震驚,震驚就是我沒有想到會這的麼難,哪怕是我面試4、5輪,每一輪都面試超過一個小時的狀態下,我都會被篩掉,到8月的時候就變成了一種絕望的狀態。」
他說,在自己失業後的大半年裏,他投出了超過1000份簡歷。儘管往後他降低了期望薪資並開始考慮中小型企業,他至今依然未能獲得一家公司的錄用機會。
防疫解封後中國的經濟未能如預期恢復,甚至一度出現「通縮」的跡象。無論是從官方論述還是民間的感受,「不景氣」似乎成了形容如今中國經濟的常用詞。2023年6月,中國青年失業率飆升至21.3%的歷史最高水平之際,當局甚至一度暫停發佈類似數據。
求職之路沒有任何起色,宇文為了節約日常花銷,決定提前回河北老家過年。但他表示,自己並不期待回到家裏,但生於傳統北方家庭的他,不得不遵守習俗,回家祭祖、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