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還談到,現在的中國社會風氣很差,很多人是有錢的就使勁兒巴結,沒錢的就裝作不認識。所以爲了免得受氣,不少人選擇乾脆斷了聯繫。
今年春節,家在東北某大城市的「北漂」 趙晴象也同往年一樣回家去過年。不過,90後的她對回家的感覺已經逐漸淡漠。親友相聚、彼此拜年,對她而言更像是一種「強制流程」。
「比如說我回家,我父母就通知我說,今年年夜飯和我表哥一起喫,然後我二姨也來。我聽到我二姨來的時候,我就很害怕。」 小趙說,她的二姨不僅脾氣不好,還信了鄉村一個不知是什麼的教會,見面就會向她傳教,讓她難以接受:「這種人平時你理都不想理她,然後你過年的時候還非要見到她,你還要給她拜年。」
另一件讓趙晴感到厭煩的是家裡過年的那種氛圍,因爲有不少人給她父母來送禮,不是求他們辦事就是對他們過去的「幫忙」表示感謝。趙晴說,這讓她母親的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 「反正她就覺得很光榮,然後就開始數落我說,『你看看你這個樣子,你對別人都沒用,都沒人來給你送東西』。特別無語!」
雖然沒有被親戚們催婚,但趙晴說,由於她目前沒有固定工作,母親在家一找到機會就嘲諷她「又窮又廢物」,但在親友面前又要僞裝起來,免得被人看不起。趙晴感到很無奈,便採取消極應對:「除了必須出門跟人社交之外,我就天天在家裡面,往自己屋裡一宅。唉!」
趙晴還提到,有時親戚之間不往來也是由於上輩之間的家庭矛盾:「比如我舅媽,在我外婆以前得肺癌住院快去世的時候,指使她兒子把(外婆)醫保卡偷了。外婆是國營農場的職工,她有醫療報銷,會打到她的醫保卡里面。有了這種事之後,大家就不會很想來往了。」 出於保護隱私的原因,趙晴採用化名受訪。
調查:絕大多數網友認同「斷親」
中國雜誌《三聯生活週刊》去年五月做的一項在線調查,目前仍在社交媒體上熱傳。調查中說,「在90後、00後羣體裡,’斷親’成爲了一種社會常態。父輩們花費時間、精力、財力維護的親緣關係,年輕人卻並不看重。親戚之間的攀比、衝突,都讓他們避之不及。」
調查請網友就「如何看待現在年輕人越來越不愛走親戚」發表看法,共有11.6萬人參與投票。其中,5萬網友選擇「支持,有些親戚確實不值得我走動」;5.2萬網友選擇「很正常,相處得少自然沒什麼感情」;只有不到4000人選擇「還是要多走動,多一個親人多一份依靠」。
「斷親」與家庭關係「重構」
針對「斷親」這個話題,趙晴告訴本臺,這對於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來說,可以算是一個「親戚關係重構」的過程:「如果說,原先親戚們都是一個家族、生活在一起,離得都不是很遠的話,其實平時大家就有很多互相接觸的機會。到過年大家就一起喫喝玩樂,放鬆一下。但是現在,你可能有一些老家的親戚,如果你不回老家,見都見不到他們,最後你可能真的是會把你的親戚重新篩選一遍。過年你去見的應該還是平時真正互相幫助的,聯繫特別密切的這種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