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孝治認為,基於政界與商界的合作需要,即使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嫌惡感很高,也不會影響岸田政府的對華政策,反而是日中貿易的改變容易影響政策。
政冷經熱未來恐難以持續
根據日本財務省2023年公佈的貿易統計初值,8月份日本對華出口年減11%,是連續第9個月下降,創下近12年來最大跌幅。財政省認為,有關數據是受到中國限制日本漁產品進口,以及7月起日本正式實施的尖端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所導致。
日本立教大學亞洲地域研究所特任研究員高橋孝治認為,由此看來以往日中之間「政治冷、經濟熱」的狀態會逐漸改變,尤其是中國勞動成本飆升,正在失去世界工廠的功能。
他說:「如果把中國看成一個銷售商品的市場,經貿在短期內還是會持續,但日本商界應對情勢變化的能力不佳,最後日中關係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將漸趨冷淡。」
日中關係專家謝文生指出,在中國的日本商會2023年針對會員的對華投資規劃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對中「不投資」及「比2022年減少」的企業高達48%,增加投資的企業則僅有15%。在另一方面,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2024年2月18日發布的資料顯示,2023年對外資企業的直接投資為330億美元,比2022年減少了82%,是三十年來最低。可見不只是日本,全球的民主國家逐漸與中國經濟脫鉤。
他說:「不僅是日本,而且是全球對中國的投資持續撤離,特別是高科技領域的撤離,這些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造成更加嚴重的打擊。」謝文生表示,中國面臨這種趨勢
,卻困於國安維穩壓倒經濟的路線,甚至無法如朝鮮那樣由金與正發表讓岸田文雄在不設定某些前提下訪問平壤,提出「個人看法」的靈活手段,未來日中經貿只會愈來愈冷。他說,韓中貿易2023年也大幅下跌,中國從韓國的第一大貿易順差國逐漸成為韓國的最大貿易逆差國,在日韓關係一路變暖之下,從政治到經濟都改變了日中韓過去的平衡。
日韓關係與日中關係成反比
根據日經所做的調查結果,日本人對韓國的好感度明顯上升,調查顯示,37%表示「喜歡」韓國,較2022年增加10個百分點,創2018年啟動調查以來最高點。2019年「喜歡」韓國的比例甚至僅14%。至於表示「不喜歡」韓國者達41%,也較2022年降低10個百分點。
日本靜岡縣立大學教授小針進就調查結果分析時指出,自2022年5月韓國尹錫悅政府上台以來,有關日韓外交摩擦的報道減少,日韓、日美韓合作的報道增加,因此前總統文在寅時期趨冷的日韓關係得到改善。
皇學館大學現代日本社會學部副教授村上政俊表示,由於中國的威脅日益擴大,除了深化日美同盟之外,日本也積極加強與澳、印、台等印太地區共享價值觀的國家的關係,而韓國在尹錫悅政府的領導下一改過去的對日態度,日本也把握這個機會改善日韓關係,因為這除了中國因素,面對來自北韓的威脅更是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