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力推網銀,為什麼2024美國金融巨頭反而更注重開實體分行?

2024-02-29 12:20

? 人氣

銀行決定開設地點前,最常參考的數據其實是信用卡交易紀錄,透過交易紀錄,銀行可以知道客戶偏好刷卡地點、購買項目、金額多寡、消費頻率,客戶實際居住位置等行為模式及個資,進而判斷客戶的收入貢獻程度。例如常在星巴克消費的人,大多收入較佳。摩根大通就利用類似資訊,選擇在北維吉尼亞州的富裕社區Clarendon開設第一家新分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此外,人口組成也是銀行考量的因素之一,因為業者可以據此推論家庭收入。另外,也有業者選擇在住房擁有率低的區域設立分行,因為租房者更換往來銀行的機率更高,銀行獲取新客戶的機會更大。

據資誠(PwC)2013年報告顯示,對銀行來說,高收入客戶所產生的利潤是一般大眾的10倍之多,因此摩根大通擴展新分行時,將重心放在高資產客戶身上是很自然的事。

分行不只是金融場域,也是在地活動中心

但美國聯邦法律要求,銀行必須在民眾收入較低的區域開設分行,因此摩根大通與美國銀行也在低收入地區新設分行,並承諾要達到30%的分行占比。摩根大通的目標,是美國70%的人能在10分鐘的車程內找到一家分行,美國銀行則是80%的人在15分鐘內找到分行。

對低收入社區來說,銀行不只是金融場域,更是凝聚住戶的社區中心,不但提供金融知識課程,也提供居民聚會的空間。雖然對銀行來說,開設分行的主要目的是服務當地客戶的金融需求,但社區中心的功能賦予分行凝聚社群的意義。摩根大通消費者暨社區銀行業務執行長Marianne Lake表示,開設分行不僅促進居民的財務健康,還有助於社區活力。

2019年,摩根大通在紐約的哈林區(Harlem)開設分行,是摩根大通的第一個社區中心分行計畫,也是分行的模範之一。哈林區是紐約著名的低收入與高犯罪率社區,但哈林分行為少數族裔與低收入者提供對話與社交的空間,當2020年發生George Floyd因警方執法過當而喪生的人權爭議事件,該分行就扮演促進不同種族對話的角色。另外,哈林區分行外牆由當地藝術家繪製,當地企業家也利用分行空間銷售自己的商品。比起一般的銀行,哈林分行更多了一層在地氛圍。摩根大通目前在全美有19個類似的社區中心分行,計畫今年再多開設3個。

總結而言,雖然網銀有助於節省消費者時間與銀行的營運成本,但消費者還是有前往實體分行獲取金融服務的需求,而且實體分行也有助於銀行服務中小企業客戶,並取得更多存款,這是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等巨頭仍在開設新分行的原因。從社會公益的角度來看,分行也能成為凝聚社區的場所,因此分行不僅是金融機構,也是促進社區發展的一股力量。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郭家宏

喜歡這篇文章嗎?

金牛幫幫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