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哲在文革時期當過紅衛兵,在紅衛兵運動後當上了工廠工人,1974年與李正天及陳一陽在廣州發表了《關於社會主義的民主與法制》的大字報,簡稱為「李一哲大字報」,從馬克思主義及列寧主義角度批判了「林彪體系」的官僚特權與極左路線,認為出路是民主與法制。大字報刊登後引起社會轟動,官方發動批判,最後更把三人拘捕,至1978年才平反。王希哲出獄後再成為民刊運動的活躍分子,撰寫多篇時評及理論文章。他在多篇文章中特別提到社會主義的目的是解放,這種解放是建基在物質生產進步的基礎之上,讓人在各方面獲得自由,擺脫異化,建立一種比資本主義的民主更為民主的制度。總的來說,他在認同中共的新舊理論框架(如無產階級專政、鄧小平提的「四個堅持」)中提出不同的詮釋,要求以工人自治管理、黨內反對派、基層選舉、媒體自由等等來阻止社會主義制度走向官僚專政與特權。這些意見,呼應1980年底在中共黨內醞釀的「庚申改革」,內容包括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李怡成為王希哲的理論及政治觀點在中國大陸以外最重要的介紹者,他於1981年寫的一篇名為〈王希哲文章為什麼能引起共鳴?〉中提到:
最後,我想總結説一下:對於曾經嚮往社會主義精神的人來説,近年來在理想破滅之餘,王希哲的文章確實使我們恢復一點對社會主義的信心。
此文很能代表李怡這段時期的思想,該文後來更在1982年收錄在他的文集《從認同到重新認識中國》之中。但是,到底王希哲的思想能引起多少共鳴?中國大陸固然難說,在香港似乎也只有李怡以及一些左傾大學生,剛才提及的文章就是在一個大學生會辦的論壇上的演講詞。這裡不妨分享一點個人經歷,遲至1988年,當時筆者在中文大學讀書,學生會及國是學會還會組織有關「北京之春」的展覽及出版,甚至要求中共釋放政治犯,而在我印象之中,比較多同學在思想上的確認同王希哲等左傾人士,學生閱讀的資料來源主要也是《七十年代》的舊文章。但是,這個共鳴圈子顯然在香港社會中是非常小的,也沒有甚麼組織。
事實上,李怡認同王希哲的黨內左翼思想及社會主義民主路線的同時,他的事業路徑、政治環境及實踐卻與之非常不搭配,甚至互相矛盾。首先,1979年5月左右,雜誌再不能寄到中國大陸。翌年,李怡在港澳工委及親中商人的壓力下,被迫要放棄1976年成立的天地圖書,《七十年代》要自行集資出版。換言之,就是被迫離開左派系統。第二,王希哲於1981年4月被捕,之後再被重判14年監禁,意味著他的政治路線失敗,前景也十分暗淡了。事後也證明,在1980-1981年間甚囂塵上的「庚申改革」無疾而終。第三,雖然李怡在中國政治問題上高舉社會主義民主,但他在香港卻參加了「香港前景研究社」,主要成員包括勞思光、胡菊人、陸鏗、孫述憲。這些人一向在香港被界定為「右派」或自由派文化人,他們都是李怡在過去十年在香港辦雜誌及從事統戰而認識的朋友,該組織藉著香港政治前途問題的出現,主張中國在收回香港的主權之後維持英國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