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庫上午舉辦「台灣師生赴中國任教留學之風險與挑戰」座談會,曾在中國任教的政大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李政亮今(20)日表示,中國是有「檔案制」的社會,你可能一輩子都看不到你的檔案,這份檔案從學生時期建檔,並且會隨著日後工作送到任職單位。
李政亮表示,他在2000年到北京讀書,2012年回來,從學生到老師共12年,因此也有這份「檔案」,當年台生幾乎不會留在中國工作,因此他畢業後北大把檔案退還給他,上面評價李花在學問的時間很多,「但談到兩岸關係時有時候不理性」。而他至今仍不知道建檔者是誰,只知道可能是對他有些瞭解的人。
台灣師生赴中2風險:校園風險、日常生活風險
李政亮指出,台灣師生赴中包括校園風險與日常生活風險。2014年,東北遼寧日報做了一系列報導質疑中國教師上課批評時政,造成老師非常大的恐懼,這是言論上的問題;參考選書上,很多書籍翻譯嚴謹度有待質疑,曾有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翻譯成「郵政現代主義」,或是在「剪刀手」之下,想像的共同體裡面「歷史的天使」這章,在簡體版裡面完全沒有出現。
在日常生活風險包括現代版的三座大山,上不起學,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現在上幼兒園要經過特定中間人「贊助」數萬人民幣;買不起房,在大城市任教理論上有周轉房以供暫住,「但中國之大什麼都有,唯獨房沒有」;看不起病,在中國看病要擠大醫院,會有號販子出現,也是額外支出,手術房潛規則依然適用。
台灣教育只強調分數,中國低分高就吸引力大增
曾赴中國交換學生的林子堯說,中國提供台灣學生低分高就的選項,在台灣教育體制只強調分數、不強調特色之下,對台生有很大吸引力,所以台灣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如果想要改變中國招生吸引力,首先要改善的是只問分數、不問興趣的教育環境。同時,台生低分高就對於中國學生來說,會造成不友善的心理印象,卻不會對中國體制造成結構性影響。
談到對於赴中學生最大影響,林子堯認為,對於社會科學、人文相關科系學生而言,第一個就是思想審查問題。而通過四年的思想審查下,久了可能在有些關鍵事件上,你的想法會不經意去改變,短期而言可能很難發現,但長期會產生很大的後遺症。
赴中工作薪水差異「大約是35000與38000的差別」
林子堯認為,他個人支持開放短期交換,因為短期交換對台灣學生的影響不是很大,他也發現去短期交換的同學很少之後還會赴中工作,反而是幾乎沒有中國經驗的同學會對中國有「粉紅色泡泡的幻想」,但去那邊薪水是差不多的,「大約是35000與38000的差別」。
林子堯也提到,很多台灣學生以為去中國攻讀世界排名更高的中國學校,有利於成為前往歐美的跳板,但美國今年開始幾乎已經禁止這樣中國學歷的同學過去,敏感的像是理工科系,因為會牽扯到美國國安問題;若想要赴美深造,「台灣學歷還比較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