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終究是準的!
2024年1月13日中華民國第十六屆總統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賴清德以40.05%得票率當選,國民黨侯友宜33.49%居次,民眾黨柯文哲26.46%則最末。對於如此結果,相信全臺灣的民調學者與業者都鬆了一口氣,因為民調終究是準的。一來除了民眾黨內參與側翼民調之外,都是賴一侯二柯三的局面;二來賴清德僅獲四成選票,也驗證了六成國人支持政黨輪替,下架民進黨的民調。若非如此,那麼此後真不知民調該怎麼教下去、做下去了。
民調真可決定候選人?
那麼比民調,真能決定候選人嗎?先說答案好了,可以也不可以。說可以,主要是民進黨和國民黨各級候選人的黨內初選已行之有年,多是靠民調來定奪提名,並無問題。說不可以,則是去年底的「藍白合」就是因評比民調決定正副總統候選人未果,最終導致破局,雙方還含怨互槓。
可以和不可以的界限何在?那就是有沒有先把遊戲規則說清楚。以黨內初選為例,民進黨和國民黨的SOP都是黨部召集有志參選者召開協調會,先講好規則,決定抽樣方式與加權辦法,再設計問卷,交由長期合作的二至三家民調公司於指定期間之內進行電話民調。最後公布結果,不論差距大小,贏就是贏,輸就是輸。
以2018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臺中市長提名人初選為例,盧秀燕在民調中即以50.30%平均支持率,贏過江啟臣的49.69%,亦即僅以0.61%些微差距險勝而獲提名。若按照統計學理,不是還要考量誤差範圍?甚至顯著性檢定嗎?但黨內初選的遊戲規則就是如此,rule is rule,一翻兩瞪眼,不能不服氣,而且外界都看得懂,不會有爭議。
可是2024年總統大選的藍白合卻非如此,儘管在前總統馬英九見證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於2023年11月15日簽署了「六點協議」如下:
一、馬英九前總統、國民黨、民眾黨,各推薦一位民調統計專家。
二、由民調統計專家檢視評估11月7日至11月17日,社會各界公布的民調結果,及國民黨、民眾黨各提供一份內參民調的結果。
三、雙方同意,若超過統計誤差,由勝者得一點;若在統計誤差範圍內,由侯柯配得一點。
四、11月18日周六上午,由馬英九基金會公布結果。
五、藍白合後,兩黨共同組成競選委員會,全力輔選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及兩黨推薦之立法委員候選人,不分區政黨票,由各黨各自努力。
六、在馬前總統見證下,國民黨及民眾黨承諾,為臺灣第三波民主改革建立典範,必須成立聯合政府。除國防、外交、兩岸由總統決定,其餘部會原則上依各黨派立委席次分配,民眾黨主責監督制衡,國民黨主責建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