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經濟成長穩健 《經濟學人》剖析美國無法擺脫通膨擔憂的背後原因

2024-03-21 19:00

? 人氣

消費者物價指數與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差異的原因是消費者物價指數更「僵固」,其組成部分每年調整。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每個月調整,例如反映消費者是否用更便宜的蘋果代替更昂貴的柳橙,隨著時間過去,這會導致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價格成長略微下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同的權重今年也造成很大的影響,住宅約占消費者物價指數的3分之1,但僅占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的15%,而居高不下的租金讓消費者物價指數持續走高。此外還有其他差異,例如根據固定航線的價格,機票價格推高2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而考慮實際飛行距離的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較低。

聯準會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它最終想要走向何方:理想的世界中,聯準會官員將引導充分就業且通膨率穩定的經濟達到所謂的中性利率,亦即貨幣政策既不擴張也不緊縮的水平。事實上,儘管無法達到中性利率,但聯準會仍試圖以中性利率為目標,其政策制定者每季都會寫下估計。自2019年以來,他們的實際預測中位數為0.5%,即聯邦基金利率為2.5%,個人消費支出通膨率為2%。

通膨、物價上漲、糧食危機。2022年7月,紐約民眾在超市選購食物。(美聯社)
2022年7月,美國紐約民眾在超市選購食物。(美聯社)

《經濟學人》指出,這種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儘管變化非常難以察覺。聯準會新的長期利率預測中位數上調至2.6%,這意味著實際中性利率為0.6%。這聽起來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差異,但這是聯準會思考新冠疫情後經濟成長的核心,尤其是聯準會是否認為利率應該持續走高以避免經濟過熱,這可能是由於生產力提高或政府過度支出造成的結果,聯準會官員似乎正傾向支持這種觀點,儘管鮑威爾對根據長期利率上升而得出的任何結論持反對意見。

《經濟學人》認為,聯準會在對抗通膨仍需走完最後一段路,而且即使這趟旅程結束,棘手的利率問題仍然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