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小米將正式上市其電動汽車產品。這家營業額逾10億歐元的中國企業,僅花了不到三年時間,就實現了電動汽車從藍圖到量產的跨越。而且,與主打中低端市場的比亞迪等其他中國車企不同,這次上市的新產品小米SU7是一款高端跑車,德國保時捷、美國特斯拉等高端車企將直面挑戰。
按照小米的說法,SU7電動汽車只需要2.8秒就能從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該車的最高時速更可達265公里,堪比高鐵;一次充電的最大續航裡程達到800公里,追平甚至超越了傳統燃油車型。SU7計劃售價3.3萬歐元,與特斯拉3型車相當。德國豪華跑車廠商保時捷的電動車產品Taycan的售價則為SU7的三倍。
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去年年底表示,SU7電動汽車的目標就是媲美保時捷和特斯拉,「打造汽車工業新時代的夢想之車;為中國汽車工業全面崛起而奮鬥!」
半路出家
中國早已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國,眾多廠商爭先恐後地推出新產品。和其他國家不同,生產電動汽車的中國企業,往往並非根正苗紅的汽車廠商,而是「半路出家」。比如,小米就是十多年前以手機起步,隨後涉獵智慧家電市場;試水電動車市場的還有通信設備巨頭華為。
其實,早在2010年,美國手機廠商蘋果就宣布計劃「造車」。不過就在上個月,在累積投入100億美元後,蘋果宣布放棄造車計劃。
牢牢掌控產業鏈
中國是全球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汽車市場。2023年,德國車企大概有1/3的全球銷售額來自中國市場。不過,外國車企近年來受到中國廠商越來越大的挑戰。咨詢公司畢馬威的分析師迪彭賽芬(Bernd Diepenseifen)指出,中國車企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其鋰電池產業鏈:「中國引領著鋰電池的全球產業鏈。不論是從產量、還是產業創新能力、抑或銷量來看,中國在該領域的競爭力都是毫無爭議的第一名,所以中國廠商現在具有主導地位。」這位汽車產業專家警告說,德國汽車產業的處境相當不妙,德國供應商不論在原材料供應還是在電池制造領域都不具備優勢。
在不久前的瑞士日內瓦國際車展上,德國車企沒能展出任何電動汽車,中國廠商卻無處不在。他們爭相呈現對於汽車的全新理解:汽車內的娛樂屏幕能播放各類影音節目,駕駛者還能得到智慧提示:下一個綠燈還有幾秒會轉成紅燈。至於按摩座椅,幾乎就是標配。
爭奪全球領先地位
中國廠商似乎把電動汽車做成了安裝有四個輪子的娛樂電子產品,而不再是一種交通工具。對於中國車企而言,自動駕駛、人工智慧比動力總成、懸掛系統重要得多。而且,中國汽車產業還有著為整個中國工業界爭奪全球領先地位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