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車的崛起,全球汽車市場出現一分為二的景象:一邊歡迎中國製造的汽車,另一邊則心存抗拒。
去年春天,一群日產汽車(Nissan)的高管聚集在位於日本橫濱的公司總部,盯著一張世界地圖看。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這幅地圖將全球劃分為四種顏色:紅色代表禁止從中國出口汽車的國家;黃色代表將來有可能禁止從中國出口汽車的國家;灰色代表未來可能會施加一些限制的國家;綠色代表沒有限制或此類可能性的國家。
這項研究旨在了解,即使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日產汽車是否仍有機會出口其在中國生產的汽車,包括電動車。高管們發現,大約60%的國家屬於該公司評定的「綠色」或「灰色」組。包括「黃色」國家在內,這一比例還會更高一些。
日產的中國投資部門負責人松山昌史(Masashi Matsuyama)說:「從地圖上看,你會發現80%的市場環境都可以接受中國製造的汽車。」該公司未透露哪些國家屬於哪種顏色類別。
日產決定試行其出口計劃。去年11月,該公司表示將於2025年開始從中國出口汽車,包括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儘管尚未透露這些汽車的確切目的地。
無獨有偶,福特(Ford)、特斯拉(Tesla)和比亞迪(BYD)都在增加從中國的出口。這些舉動凸顯出地緣政治正在如何重塑汽車行業,促使汽車製造商調整戰略,重新規劃在何地製造以及銷往何處。
全球汽車行業的分化出現之前,電信業和網際網路等領域已經出現了類似分化,世界圍繞著兩大經濟強國日益兩極化。
更多全球汽車製造商正在考慮增加從中國的出口,但僅限於選定的目的地。在中國生產汽車通常成本更低,尤其是電動車。最終進入美國市場的可能很少,但東南亞和中東等地市場將快速增長。
警惕制裁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在歐洲和墨西哥建廠,可能是為了從那裡向美國等市場出口,從而規避關稅。中國汽車製造商目前在歐洲面臨反補貼調查。
全球和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對於從哪裡獲得某些技術和零件,以及採用這些技術和零件的汽車最終可能進入哪些市場也變得更加謹慎,以避免將來受到制裁或限制性舉措的衝擊。
在華規模最大的外國汽車製造商福斯汽車(Volkswagen,中國稱「大眾汽車」)計劃將某些中國開發的技術留在中國使用,如與自動駕駛有關的晶片和軟體,以限制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最近,該公司不得不停止向美國出口上千輛含有受制裁的中國零件的豪華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