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葉倫4月4日下午抵達中國廣州,開啟六天訪華行程,距離她上一次訪華過去九個月,會見的人員也大致相似——
#5日、6日,葉倫在廣州出席中國美國商會的活動,隨後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展開兩天的雙邊會談,這是她此行花費時間最長的一項安排;
#7日葉倫北上至北京,與總理李強會面,下午則到北京大學與學生教授交流,晚上與中國財長藍佛安會面;
#8日,葉倫會見了中國前副總理劉鶴,以及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
值得一提的是,葉倫再次會見退休後的劉鶴。有媒體報導稱,劉鶴在卸下所有職務後,仍參加中國政府有關經濟事務的內部會議,並具有很高的影響力。中國要在一些領域與美國合作,另一些領域則要反擊,而劉鶴的知識儲備和經驗對北京而言極為有價值。
與葉倫主要會談的副總理何立峰在中共「二十大」上進入政治局委員行列,現年68歲的他在2014年成為負責規劃中國經濟運行的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副主任,2017年升任主任。
談了什麼
九個月前,葉倫訪華主要傳達反對中美「脫鉤」的信息,建立和深化與中國新經濟團隊的聯繫,減少誤解的風險。
九個月後,葉倫再訪華的信息更聚焦——「美國將不會接受新興產業如同10年前美國鋼鐵領域那樣,被獲得補貼的中國廉價進口產品大批摧毀。」
在本周一(4月8日)的記者會上,她表示,此行重點是針對中國電動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與中國政府溝通,這些問題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生產商構成了威脅。
她也解釋了背後的邏輯,對於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大力支持,產能大幅攀升,而中國國內需求疲弱,因此行業出現過度投資,商品價格被人為壓低,當這些產品出口到歐美,當地企業的生存將陷入困境,如同十多年前,中國鋼鐵席捲全球市場一樣。而且,「中國今天的經濟體量太大了,中國主體採取的行動可以改變國際價格,可能讓美國和其他國家公司的生存成為問題。」
葉倫進一步強調,「對產能過剩的擔憂並非出於反華情緒或脫鉤的願望」,相反是出於防止全球經濟失調、與中國建立健康經濟關係的願望。同時葉倫也未威脅對「產能過剩」的行業施加新的關稅。
此外,兩次訪華,葉倫都警告中國企業應避免向俄羅斯提供物質援助或協助,否則將面臨美國制裁。
在葉倫的記者會當天,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抵達北京,開啟兩天訪華行程。他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面後,並未對外透露會見內容。
中國回應
葉倫在訪華前就定調於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
中國的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也舉行媒體會,稱中方對產能問題高度重視,在與葉倫財長的各層級會見會談中均對此作出充分、理性的回應。具體而言,他給出三點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