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距離任期屆滿不到一年,馬英九總統仍在南海情勢升高之際公開提出「南海和平倡議」。西方駐台外交人士表示,以美國立場來看,當然歡迎和平對話的主張,然而就算不管這項倡議在實務上有其困難,都需要有相應的外交作為來證明其有可行性,在剩下不到一年的任期裡,「馬總統還能做多少?」
隨著中國在南海動作頻頻,區域情勢有逐步升高趨勢。就在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訪問中國試圖滅火無效之後,馬英九公開發表「南海和平倡議」,呼籲相關各方建立對話機制,隨即贏得美國國務院公開肯定。
「南海和平倡議」一經提出,不少駐台外交官員都被問及看法。由於馬英九自2013年台菲「廣大興事件」後便不斷提出類似說法,有些駐台外交官聽到「南海和平倡議」時都忍不住打趣:「這是新的嗎?」
一名西方外交官分析,以美國對南海問題介入之深,在區域穩定最高利益的前提下,當然歡迎和平對話的主張;然而僅有美國的口頭肯定並不足夠,必須有相應的外交作為才可能落實。這名外交官表示,儘管「南海和平倡議」的出發點很好,但在剩下不到一年的任期中,「馬總統還能做多少」?才是決定這項倡議的價值所在。
這名西方外交官分析,馬英九3年前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之所以獲得成果,關鍵在於釣魚台主權爭議僅涉及中、日、台三方,情況較南海單純;加上台日間的漁業談判已進行多年,終於獲致成果也在意料之中。這名外交官保守評估,將相同邏輯適用在南海問題上,面對完全不同的國際地緣政治情勢,能否發揮同樣效果,頗令人懷疑。
也有與南海情勢沒有直接關聯的國家駐台官員表示,除了直接有利益關係的美國及東南亞國家外,大部分國家對台灣的基本政策就是區域和平、人民利益及經濟發展;以南海問題來說,若能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不僅符合區域和平的優先要求,也有助於人民利益和經濟發展,因此對「南海和平倡議」當然持正面評價。
但依外交圈分析,馬英九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固然獲得肯定,但除了台日漁業談判外,並未因此建構主權及區域安全議題的對話機制;台灣若希望藉由「南海和平倡議」,爭取參與南海議題對話,甚至被納入南海行為準則的討論機制中,恐怕是不切實際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