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非鴿非鷹只有數據,聯準會當然是牆頭草

2024-05-08 06:20

? 人氣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下步不大可能升息」的說法被視為偏鴿派,一度讓股市上漲。(資料照片,美聯社)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下步不大可能升息」的說法被視為偏鴿派,一度讓股市上漲。(資料照片,美聯社)

上周美國聯準會利率會議後的記者會中,聯準會主席主席鮑威爾表明下一步「不大可能」是升息,讓市場嗅到鴿派氣息,因所讓美股一度強勢反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隻字片語預測降息與否,事後證明錯誤居多

不過,這很可能又是「一場誤會」,過去外界也一直會根據鮑威爾或是聯準會官員的隻字片語,歸納出聯準會貨幣政策偏鷹或偏鴿,事後證明、錯誤居多,大多是一廂情願。真要說是「什麼派別」,鮑威爾領導下、對抗通膨的聯準會,是百折不回的數據派,隨著經濟數據不斷改變調整,或者也可稱為「牆頭草派」,隨時因應最新數據,忽而鴿忽而鷹。

不用看太長時間,看近1年左右的數據與聯準會的「鷹鴿變形記」即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市場就預測、也預期聯準會何時從過去的升息轉為降息。有此預期亦合理,因為通膨已降低,但經濟則有走低甚至衰退的可能,因此聯準會轉為降息變成合理的預期。

至於降息時間,從「最激進」的去年底到今年3月、之後延成6月,現在則是市場主流預期已經是6月不會降息,降息時間會往後延、降息次數也會減少。外界的這些不斷改變的預測,其實也都有聯準會官員的隻字片語作為支撐與「證據」。

根據經濟數據動態調整才是王道

最後為何情勢不斷改變?倒不能僅為歸因於聯準會「善變」,真實情況是:聯準會一直根據最新的經濟數據修正立場、作「動態調整」。降息時間會不斷往後延,主要原因有2,一個是通膨下降速度不如預期,到今年甚至連續數月不減反升,顯示通膨的頑強超乎官方預期,此時降息就要冒通膨復發的風險。

二來是美國經濟表現超乎預期的好,特別是就業市場一直強勁,失業率持續維持在3.5-4%之間,這是可視為充份就業水準的失業率;經濟成長雖有起伏,但前景看好,在IMF的經濟報告中,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是一口氣上調0.6個百分點達2.7%,不僅居先進國家之冠,更相當於G7夥伴國家的2倍,如此經濟與就業市場表現,聯準會當然沒有迫切要降息的壓力。

事實上,聯準會、或是說鮑威爾的發言,雖然不到當年葛林斯潘時代、讓外界如讀天書的水準─葛老的證詞時常是「含糊不清又前後矛盾」,他最著名的話是:「如果你覺得我說得非常清楚,那你一定是誤會了我說的話」,但也多半是鷹鴿互見、兩面並陳。

細究官方說詞,鷹鴿皆有

例如,這次會後記者會中,鮑威爾確實說表明下一步「不大可能」是升息,是鴿派說法;但他同時也表示通膨「缺乏更多進展」、(在此情況下)「暫不降息可能是合適的」偏鷹說法。而且更仔細看就發現,即使是這些或偏鷹或偏鴿的說法中,還是存在著但書,例如他說:若要升息,必須有「具說服力的證據」顯示政策緊縮不足;現在不降息合理是因為:「如果我們所處路徑是通膨比預期僵固,勞動市場穩健…….暫不降息可能是合適的」。

換句話說,如果有證據顯示緊縮不足(其實就是通膨再持續上升得更多),還是要升息。但萬一通膨降溫或勞動市場弱化(失業率明顯上揚),利率還是可能降低。

雖然號稱「聯準會傳聲筒」的記者說4月就業數字比預期差,所以會在夏末降息,但綜合過去與這次的官說法可看出,聯準會是否升息或降息、何時為之,完全依照未來各項經濟數據而定,最重要的當然是通膨數字、其次是失業率,再來是經濟成長率,是否夏末會降息還是要看後續經濟數據。

現在外界或是市場努力在官員的隻字片語中,找出偏鷹或偏鴿立場、猜測升降息可能啟動時間,其實就是「窮開心」,反正對錯機率一半一半。但真正決定性因素都是未知,所以對那些鷹鴿解讀與降息時間預測,可以多持一點保留態度。

11月總統大選的「政治陷阱」可能影響利率政策

務實的看,聯準會今年的降息有可能陷入一個進退維谷的困境中。現階段因通膨仍高、失業率維持低檔,讓6月降息可能變更低,但因11月就是總統大選,而眾所皆知的是:當政者(白宮)永遠都希望央行降息刺激經濟、以利其連任選舉。

如果拖到9月才降息,聯準會必然要承受外界「屈服政治壓力」的指責。完全不必懷疑,拜登的對手川普必然拿此事大作文章、痛批聯準會;大選鹿死誰手難定,川普當選的可能性不小,而川普陣營已傳出當選後,準備要削弱央行獨立性、讓總統參與利率決策,把政治之手堂而皇之的伸進聯準會。聯準會當然不希望授人以柄、力求維持獨立,屆時這個「政治考量」會如何影響利率政策,值得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